1 引言
生物活性炭法(PACT)是指將粉末活性炭投加到好氧系統的回流污泥中,通過含炭污泥中粉末活性炭(PAC)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升對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目前較多應用在印染廢水、化工廢水、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中.研究表明,PACT工藝的促進機理主要在于系統內“吸附-降解-再生-再吸附”的協同作用,涉及到復雜的吸附與生物降解同步作用過程,因此在具體微觀機理和動力學模型方面仍有研究空間.此外,對PACT工藝的宏觀生物強化效果,也缺乏全方位的表征,使得PACT工藝在實際運行中缺乏相應的針對性.
本文以印染園區實際綜合廢水為處理對象,主體處理工藝為水解酸化+A2/O工藝,通過平行對比A2/O與A2/O(PACT)中試運行效果,從常規處理指標(尤其是低溫運行條件下)入手對比PACT工藝的強化作用,再通過毒性、重金屬指標、GC-MS、紫外-可見光光譜等表征手段,重點研究PACT系統的生物強化特性,探討PACT工藝的主要作用目標和規律.本研究對深入理解PACT工藝作用機理、提高PACT作用效率以及實現園區綜合廢水的有效處理,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水樣及材料
實驗以蘇南某印染廢水為主(印染廢水占85%,化工廢水占10%,生活污水占5%左右)的園區集中污水處理廠水解酸化處理出水為試驗對象(進水).由于進水水質不盡相同,因此其具體水質指標見相應實驗結果.
粉末活性炭為100目木質炭(溧陽東方活性炭廠),經檢測(ASAP2010,Micromeritics,美國),該粉末活性炭的內部性質為:BET 比表面積532.26 m2 · g-1,微孔(<2 nm)體積0.1 cm3 · g-1,中孔(2~50 nm)體積0.449 cm3 · g-1,平均孔徑3.8 nm.
2.2 實驗裝置及運行條件
本研究的實驗裝置如圖 1所示.

圖 1 實驗裝置結構圖
中試實驗裝置含A2/O反應器以及二沉池,其中A2/O反應器有機玻璃材質,有效容積為1.0 m3. 二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表面負荷0.63 m3 · m-2 · h-1. A2/O反應器實驗裝置內分5格,HRT比為2 ∶ 2 ∶ 2 ∶ 2 ∶ 1,其中前二格可以實現回流及攪拌,形成A2/O反應器.
運行條件:廢水處理量1.0 m3 · d-1,即系統HRT=24 h.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比均為100%.根據之前的實驗結論,PACT工藝中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為100 mg · L-1,分兩次均勻干式投加,總投加量為100 g · d-1.啟動時活性污泥投加量為1500 mg · L-1(MLSS當量),污泥MLSS超過4000 mg · L-1時適當排泥.裝置運行時溶解氧控制在3.0 mg · L-1.除特殊說明外,實驗條件均為常溫,檢測數據為1個月平均值.
2.3 實驗與分析方法
總有機碳的檢測儀器為島津TOC-V CPH.毒性的檢測使用儀器為deltaTOX,儀器可以精確檢測光子數來推斷發光細菌存活量,其中光損失數代表水樣的毒性(詳見表 1).金屬離子含量的檢測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ICP-AES),型號J-A1100.
表1 光損失數與毒性關聯性
采用GC-MS檢測廢水中所含有機物,儀器型號及具體檢測方法參考相關文獻報道.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儀型號為島津UV-2201.分子量測試采用凝膠滲透色譜(GPC)方法進行測試,儀器:Waters 515型凝膠色譜儀,Waters 2410示差折光檢測器,標準品:聚乙二醇(PEG).柱子:Waters Ultrahydrogel 500和Ultrahydrogel 120兩柱串聯(7.8 mm×300 mm);流動相:0.1 mol · L-1硝酸鈉水溶液;流速:0.8 mL · min-1;進樣量:50 μL; 柱溫:40℃.
采用掃描電鏡(S-3400N II,Hitachi,日本)對實驗中相關活性污泥進行表征.
其他實驗分析指標中,包括MLSS、COD等均按照國標法進行測試.
3 結果和討論
3.1 常規指標去除效果
從反應器常規運行角度出發,比較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前后A2/O反應器處理效果的變化,具體見表 2.
表2 A2/O與A2/O(PACT)對常規指標的去除效果對比分析
由表對比可知,PACT工藝對COD去除率的提升超過10%,同時在色度去除方面具有較高的強化作用,但在氨氮、總氮和總磷的強化去除方面,PACT系統的促進效果均不明顯.通過計算,在實際處理濃度較低的綜合印染廢水水解酸化出水時,PACT的處理效果可以達到0.6~1.0 kg · kg-1活性炭.此外,活性炭的投加對生化系統污泥的形態也有促進效果,可以有效降低SVI指數,控制污泥膨脹.
在此基礎上,重點考察了低溫條件下(10℃以下)A2/O反應器的長期穩定運行效果,尤其是在粉末活性炭投加前后對COD的去除效果對比,具體見圖 2(橫坐標為實驗日期).

圖 2 不同條件下A2/O系統對COD去除情況
表3 不同條件下的COD去除效果(平均值)
在進入低溫運行條件后,由于園區企業整體的前端預處理效果變差,導致進水COD猛增,原水的平均值達到378.34 mg · L-1,水解酸化作用也由于 受氣溫的影響,效率大大降低,對COD的去除率只有31%,低于常溫條件下的37.4%,導致后續A2/O對COD的去除率不高,僅為43%.但對比PACT工藝,在進水和水解酸化效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由于在A2/O中添加了粉末活性炭,強化了生化作用,其對COD的去除率達到55.8%.這也表明在低溫條件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A2/O系統處理效果的穩定性,相關文獻也有類似報道.
3.2 毒性及重金屬指標檢測
A2/O與A2/O(PACT)出水TOC、毒性、BOD5/COD的對比檢測結果如表 4所示.
表4 A2/O與A2/O(PACT)毒性去除效果對比分析
對比可知,廢水經過水解酸化之后具有較高的毒性,說明水解酸化環境不適合發光細菌生存.A2/O處理之后,有毒物質基本被去除殆盡,因此出水基本沒有毒性,而投加活性炭的A2/O(PACT),其出水毒性更低,同時TOC和B/C也更低,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A2/O(PACT)對生化降解的強化作用.
A2/O與A2/O(PACT)對廢水中金屬離子的去除效果對比如表 5所示.
表5 A2/O與A2/O(PACT)金屬離子去除效果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廢水中Cd、Co、Cr、Pb等重金屬均未檢出,表明印染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含量較低.而對比A2/O(PACT)的結果表明,PACT工藝對金屬離子的去除并無明顯的強化作用.
3.3 GC-MS分析
GC-MS檢測過程的總離子流圖見圖 4,進水中總計檢出32種有機污染物,其中烷烴及氯代烷烴類7種,烯1種,醚2種,酯4種,醇4種,苯及苯胺類9種,雜環類3種,酸類2種,經過A2/O處理后,有機污染物得到有效的處理,表 5中羅列了部分檢出的具可比性的關鍵有機污染物.
由表 6可知,經PACT生物強化之后,A2/O(PACT)出水中有機物明顯減少,尤其對苯胺、萘以及雜環類(喹啉)物質的去處效果更佳,明顯優于常規A2/O工藝.這與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功能息息相關(Imai et al., 1995;Orshansky et al., 1997).此外,水解酸化之后廢水中含胺類物質很多,說明印染廢水含氮染料得到有效降解,這與印染廢水性質相吻合.
表6 A2/O與A2/O(PACT)特征有機污染物去除效果對比分析

圖 3 水樣GC-MS總離子流圖
3.4 紫外-可見光光譜掃描
對A2/O和A2/O(PACT)出水進行UV-VIS光譜掃描,檢測結果如圖 4所示.

圖 4 UV-VIS全波段掃描對比圖
結果表明:全波段吸光強度的基本趨勢進水>> A2/O> A2/O(PACT).對比投加粉末活性炭前后的光譜可知,A2/O(PACT)在譜圖上顯示有明顯的強化去除效果,尤其是在250~300 nm吸光段,這些均反應到顯色有機物的去除上,與常規分析相吻合.
此外,UV-VIS光譜在465 nm(E4)和665 nm(E6)處的吸光度單獨列出,對比E4/E6,其值如表 7所示.
表7 UV-VIS光譜在465 nm(E4)和665 nm(E6)處的吸光度比值
E4/E6的值正比廢水中分子量大小(Chin et al., 1994).檢測結果體現為隨著生物強化處理的深入,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越來越少,說明大分子物質(染料類,顯色物質等)存在強化降解的過程,相比之下,A2/O(PACT)對這些物質的去除效果更好.
3.5 分子量分布檢測
GPC的測試結果表 8所示.
表8 A2/O與A2/O(PACT)出水分子量分布對比分析
廢水在檢測中均檢出2峰.經過分析可知,廢水中的物質分子量集中在500~1000 Da,比例超過60%,對比進水的分子量分布,A2/O處理后,由于形成一些難降解的高分子有機物如類腐殖質、胞外聚合物等,所以高分子量部分(>800 Da)略有升高,低分子量部分(<100 Da)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而對比A2/O和A2/O(PACT)出水可知,800~1000 Da部分的大分子物質有所降低,說明高分子的顯色有機物得到更有效的去除,這與E4/E6檢測結果相吻合.具體參見污水寶商城資料或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6 污泥鏡檢及SEM檢測
通過鏡檢考察PACT工藝對A2/O反應器中生物相的影響.研究表明:A2/O與A2/O(PACT)中的生物相基本類似,均檢測出鐘蟲、草履蟲、輪蟲等微生物.此外,在A2/O(PACT)還檢出紅斑顠體蟲(圖 5b,照片中黑點為粉末活性炭),而在A2/O中未檢出,說明A2/O(PACT)的生物相更好,從側面也反應出其對污染物的去處理效果更好.

圖 5 好氧池中的生物相(a.輪蟲,b.紅斑顠體蟲)
為更深入對比污泥形態,通過SEM對比A2/O中的活性污泥和A2/O(PACT)中的含炭污泥,結果如圖 6所示.由圖可知:

圖 6 A2/O中的活性污泥(a)和A2/O(PACT)中的含炭污泥(b)
1)A2/O和A2/O(PACT)中的活性污泥層次明顯,菌種含量較多,里面有很多絲狀細菌連接,通透,呈現一種復合網狀結構.
2)相比之下,A2/O(PACT)污泥結構更為松散,菌種含量更多,面除了殼狀的鐘蟲,還有很多絲狀細菌,鏈狀球菌.
3)投加在活性污泥中的活性炭,在可見的條件下,表面均附有一些微生物,PACT系統中活性炭上覆蓋較多的微生物,鐘蟲、絲狀菌均可以將粉末活性炭作為載體進行固定,以此體現強化生化降解效果.
4 結論
1)PACT生物強化作用主要體現在COD的去除方面,對于印染廢水水解酸化處理出水,COD的強化去除效率提升超過10%.此外,PACT系統在色度的去除以及對污泥沉降性能的提升方面,均有較好的強化效果.在低溫條件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系統處理效果的穩定性.
2)相比A2/O,A2/O(PACT)在特征有機物的去除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尤其對苯胺類、萘類和雜環類物質,具體也體現到毒性的去除上,但PACT作用對金屬離子的去除并無突出的強化作用.
3)紫外-可見光光譜檢測結果證實PACT工藝對色度去除的強化作用,其主要體現在大分子物質(染料類,腐殖類顯色物質等,分子量分布在800~1000 Da)的去除上.
4)A2/O(PACT)具備更好的生物相,SEM照片表明PACT污泥立體網狀結構更明顯,并附著大量絲狀細菌和微型動物,證明PACT強化作用主要體現在粉末活性炭的生物載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