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據官方統計,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噸,而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生態環境,直接威脅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農村的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勢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體中,被污染的水域也成了疾病傳染擴散的源頭,容易造成部分地區傳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
一、生活污水特點
農村生活污水有量大、來源雜、處理率低、增長快等特點。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村莊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難于收集;
二、生活污水處理標準
目前國內主要針對農村污水處理標準依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表2一級B標準。
標準值 |
CODcr |
BOD5 |
SS |
Ph |
NH3-N |
總磷 |
排放限值 |
60 |
20 |
20 |
6-9 |
15 |
1 |
生活污水經過處理達到該標準的,可以直接排放到地表和地表水域。
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目前國內生活污水主要處理工藝為化糞池+格柵+厭氧+好氧+沉淀。處理原理為利用微生物和細菌的自身新陳代謝來消耗掉水中有機污染物,在經過硝化反硝化反應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該工藝將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該工藝主要利用機電設備來為微生物帶來適宜生長繁育的環境,當中需要建設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活動空間和消耗掉很多電能,而且產生的污泥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才能進行填埋或者污泥還田。后期運行需要專人定期進行看護維護。
還有一種近幾年開始流行的膜法處理農村污水。其主要工藝為生物接觸氧化+MBR膜+消毒。該處理工藝出水水質不經沉淀即可達到排放要求,出水水質好。但是MBR膜本身為一種高價值的嬌貴材料,設備運行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章進行,定期進行清洗。生物膜使用壽命標準狀況下為2-3年,實際使用中能用2年的很少,后期更換費用昂貴。該工藝的核心組件MBR膜是美國發明的一種過濾材料,當初用在宇航員在太空的尿液回收飲用。具體參見污水寶商城資料或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四、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工藝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行狀況,除了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將污水治理和生態環境相結合,以求做到自然生態的循環往復。
新型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采用的德國污水處理理念,將黑水和灰水分開進行處理以達到水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環,保護生態平衡。其主要處理工藝為收集裝置(化糞池)+厭氧濾料+好氧濾料+消毒。如下圖所示:
經該工藝處理之后定期將污水處理殘渣清理,用于農田施肥。該工藝采用微動力設計,后期運行成本低,無需專人看護;投資成本低,占地面積小。同時該工藝適用于可地埋和冬天達到5度以上地區,有較高的寒冷地區適應能力。綜上所述,該工藝在農村污水生態化處理上具有巨大優勢,為農村環境治理謀劃出了一條經濟性價比高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