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染料、農業、醫藥、軍工等行業,同時也是一種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我國已將其列入“中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 〔1〕。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要求苯胺類物質最高排放質量濃度為5 mg/L。目前國內外治理此類廢水主要采用物理法〔2〕、化學法、生物法等。
凹凸棒石黏土(凹土)是一種鏈層狀結構的含水富鎂硅酸鹽黏土礦物,具有許多特殊的物化及工藝性能〔3〕。凹土在環境領域中主要用于凈化廢氣廢水〔4〕,經加熱或化學試劑處理后即可循環使用〔5〕。目前應用的凹土產品主要為粉末、溶液或顆粒,缺少一定強度,處理廢水后變成難以處理的泥漿,不利于回收再利用。凹土固化最常用的方法是煅燒。但煅燒溫度超過500 ℃時,凹土中的結構水會脫除,導致晶型坍塌,使天然纖維結構受到破壞,嚴重影響其性能〔6〕。而水熱反應一般在低于200 ℃的飽和蒸汽條件下進行,因此利用水熱合成技術既不破壞凹土自身的纖維結構,又能將其合成為高強度的塊體材料〔7〕。筆者以凹土為原料,采用水熱工藝合成濾料,并研究其對苯胺的吸附效果。
1 實驗部分
1.1 試劑與儀器
試劑:凹土,江蘇淮源礦業有限公司提供;氫氧化鈣、二氯甲烷、苯胺、環己胺、氫氧化鈉、鹽酸、氯化鈉等,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儀器:S-3000N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CMT4204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美特斯工業系統有限公司;3020比表面積及孔隙度分析儀,美國麥克儀器公司;6820氣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JA1003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 濾料的制備
將凹土、氫氧化鈣和去離子水按質量比5∶2∶3混合均勻后,在壓片機上壓制成型。脫模后一部分放入水合反應釜,于180 ℃下反應12 h,反應結束后于80 ℃干燥8 h制得水熱固化凹土;另一部分直接作為未水熱固化濾料。
1.3 苯胺的檢測方法
樣品前處理:量取100 mL苯胺溶液(自行配制),加入8 g左右氯化鈉,用1 moL/L NaOH溶液調節pH>11后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二氯甲烷進行萃取,重復3次。萃取液經旋轉蒸發定容至10 mL,加內標物環己胺,待分析。
氣相色譜分析條件:DB-1柱,FID檢測器,柱溫60 ℃保持4 min,以20 ℃/min升溫至200 ℃。檢測器溫度280 ℃,汽化室溫度230 ℃。進樣量1 μL,不分流進樣,進樣0.5 min后分流。
1.4 吸附實驗
稱取一定量濾料置于250 mL錐形瓶中,注入150 mL一定濃度的苯胺溶液(預先調節pH),封口后振蕩一定時間,過濾取100 mL上清液測定殘余苯胺,計算單位吸附量或去除率。
2 結果與討論
2.1 濾料的性能
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和原料凹土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見圖 1。從圖 1可以看出,原料凹土基本以棒晶狀存在,晶束間松散堆積,故抗壓強度不高。而水熱固化凹土濾料中可以看到大量片狀晶體,長度在4~11 μm左右,明顯大于凹土棒晶,這些片狀晶體交錯生長,形成相互交織的網狀結構,因而提高了樣品強度(15.93 MPa),大大高于未水熱固化濾料(抗壓強度為8.57 MPa),顯微結構與強度數據是一致的。同時,水熱固化凹土濾料片狀晶體下面還有凹土的棒狀結構存在,說明水熱固化能顯著提高濾料的強度,部分凹土又能穩定存在于濾料中。
圖 1 5 000倍放大條件下材料的掃描電鏡照片
a—水熱固化凹土濾料;b—原料凹土。
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及原料凹土的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積、孔徑數據見表 1、表 2。從表 2可以看出,水熱合成后,凹土的比表面積從177.29 m2/g增長到254.03 m2/g,孔徑從5.80 nm減小到5.37 nm,這些變化是因為水熱合成過程中生成片狀晶體,導致孔隙變小,比表面積變大。
表1 水熱固化濾料及原料凹土的元素分析 %
表2 比表面積及孔徑分布情況
2.2 吸附時間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在pH=7、室溫條件下,準確稱取0.8 g水熱固化凹土濾料投入500 mg/L苯胺溶液中,其單位吸附量隨吸附時間的變化如圖 2所示。由圖 2可知,吸附初期濾料的吸附量迅速增加,水中的苯胺快速下降,快速吸附階段大約持續8 h。在12 h時吸附量達到49.34 mg/g,此后繼續延長吸附時間,吸附量變化趨勢變緩,吸附逐漸達到飽和。因此將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對苯胺的吸附行為分為3個階段:快速吸附階段、慢速吸附階段和吸附平衡階段。這是因為濾料表面及內部存在大量微孔,因此在吸附初始階段有較大的吸附速率。在水處理過程中,一旦發生苯胺濃度過高的沖擊事件,濾料可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吸附量,對后續處理起到緩沖作用。由于12 h時吸附已近飽和,因此后續研究中吸附時間都選擇12 h。
圖 2 不同吸附時間下濾料的單位吸附量變化
2.3 苯胺初始質量濃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在pH=7、室溫條件下,準確稱取0.8 g水熱固化凹土濾料投入到初始質量濃度不同的苯胺溶液中,其單位吸附量變化見圖 3。由圖 3可以看出,在100 mg/L苯胺溶液中平衡吸附量為10.51 mg/g,1 000 mg/L時平衡吸附量為108.47 mg/g,吸附量隨著苯胺質量濃度的增加幾乎成比例的增加。這是因為苯胺初始質量濃度越大,與濾料中微孔接觸的苯胺分子也越多,說明濾料在高濃度苯胺廢水中的吸附能力很好。
圖 3 不同苯胺初始質量濃度下濾料的單位吸附量變化
2.4 pH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室溫下調節500 mg/L苯胺溶液pH分別至3、4、5、6、7、8,加入0.8 g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其單位吸附量分別為34.75、40.11、47.74、56.05、50.70、48.88 mg/g。可見在酸性條件下濾料對苯胺的去除率隨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pH=6時吸附量最大,此后隨著pH的增加,濾料對苯胺的吸附量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這可能是因為苯胺在不同pH下的離子化程度不同,在水溶液中存在離子和非離子兩種形態;此外濾料中穩定存在一定量的凹土,pH會對其表面電荷產生影響(酸性條件下凹土表面帶正電荷,堿性條件下凹土表面帶負電荷)。強酸性條件下不利于濾料對苯胺的吸附,是由于苯胺與H+形成酸式鹽,削弱了苯胺與濾料表面一些官能團的相互作用;而在堿性條件下,凹土表面帶負電荷,不利于吸附苯胺類弱堿性有機化合物。實驗發現pH=6時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對苯胺的吸附量最大。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5 濾料投加量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在pH=7、室溫條件下,在10 mg/L的低濃度苯胺溶液中投加不同量的濾料,吸附平衡后的苯胺去除率如圖 4所示。由圖 4可知,苯胺去除率隨濾料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趨于平衡,當投加量達到20 g/L時,苯胺去除率最大,達到79.4%,出水中苯胺已降至2 mg/L左右,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對苯胺類污染物的排放要求。繼續增加投加量,去除率反而略有下降,并維持在72%左右,這說明無限制的增加濾料投加量無法達到完全去除苯胺的效果,而且會增加運行成本。
圖 4 不同濾料投加量下苯胺的去除率變化
3 結論
水熱固化后凹土濾料的強度顯著增大,達到15.93 MPa,濾料微觀結構從凹土的特征棒狀轉變成片狀。片狀結構的生成也導致水熱固化凹土濾料比表面積明顯增加,孔徑略有縮小。這些改變對水熱固化凹土濾料的吸附性能都會產生影響。
通過苯胺吸附實驗發現水熱固化凹土濾料在 8 h前處于快速吸附階段,12 h時達到平衡,單位吸附量為49.34 mg/g;吸附量隨著苯胺濃度的增加成比例增加;酸性條件下濾料對苯胺的吸附量隨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pH=6時吸附量最大;對于低濃度的苯胺溶液,去除率隨濾料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趨于穩定,不會無限接近100%,因此單純增加濾料投加量不能達到完全去除苯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