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某石英制品企業業務領域涉及石英提純、高純石英砂、石英玻璃管(棒)、石英坩堝、各種石英器件生產等。該企業生產廢水排放量為240 t/d,主要污染物包括氟化物和石英砂粉末等,廢水中的氟化物在50~200 mg/L。國家規定高濃度含氟工業廢水必須處理后排放,GB 8789—1996規定企業對外排放含氟廢水的氟化物質量濃度不得超過10 mg/L,當地環境保護局要求企業生產廢水中的氟化物不得超過5 mg/L。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 1。
表1 設計進、出水水質
2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含氟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多種:石灰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處理方法為化學沉淀法。對于高濃度含氟廢水一般采用鈣鹽沉淀法,即向廢水中投加石灰或其他可溶性鈣鹽,使氟離子生成氟化鈣沉淀而去除。該工藝方法簡單、費用低。但如果僅投加石灰或氯化鈣,易與水中污染物形成可溶性鹽,使廢水存在一定量強電解質,由于鹽效應增加了氟化鈣的溶解度而降低除氟效果。如果在投加鈣鹽的基礎上聯合投加鋁鹽、磷鹽等,處理效果比單純投加鈣鹽的效果要好得多。常用絮凝劑為鋁鹽,鋁鹽投加到水中后利用Al3+ 與F- 的絡合作用以及鋁鹽的水解中間產物,最后生成 Al(OH)3(am),通過礬花對氟離子的配體交換、物理吸附、卷掃作用去除水中的氟離子。
車間排放的含氟廢水通過管路系統自流進入含氟廢水調節池,經水泵提升后進入初沉池除砂,將SS降到200 mg/L以下,然后自流入混合反應池1,在該槽內投加Ca(OH)2溶液和CaCl2溶液,使氟離子生成CaF2沉淀,并將pH調整至9.5~10.0;廢水隨后自流入混合反應池2,在該槽內投加混凝劑PAC溶液,Al3+ 與F-絡合生成羥基氟化鋁化合物以及鋁鹽水解中間產物,部分Al3+ 生成Al(OH)3礬花對F-進行配位體交換、物理吸附、網捕而去除廢水中的氟離子;然后廢水自流入絮凝反應池,在該槽內投加絮凝劑PAM,增加絮凝體的沉淀效果,絮凝反應后的廢水自流入斜管沉淀池,通過沉淀作用達到固液分離目的,同時使污泥得到沉淀和濃縮。斜管沉淀池出水自流入pH調整池,pH調整到6.5后通過除氟器進一步處理,除氟器出水可穩定達標排放。工藝流程如圖 1所示。
圖 1 工藝流程
3 主要處理構筑物與設備
(1)調節池。該池用于收集和儲存廢水,設置液位控制器3套,設提升泵2臺,1用1備;通過液位控制提升泵,高位啟動,低位停止,超低位報警。該池為鋼砼結構,內襯FRP,工藝尺寸為12 000 mm× 6 000 mm×4 500 mm。
(2)初沉池。從調節池收集的廢水通過提升泵泵入初沉池,采用豎流式沉淀池,該池處理能力大,處理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小。廢水在重力作用下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進入下一道工序,沉淀的泥渣通過渣漿泵打入污泥池。該池采用鋼砼結構,內襯FRP防腐,工藝尺寸為5 000 mm×5 000 mm× 6 500 mm ,共設1座,有效容積87.5 m3。
(3)混合反應池。設pH控制器和混凝劑投加裝置2套,設1套機械攪拌設施。該池為鋼砼結構,內襯FRP防腐,工藝尺寸為 4 000 mm×4 000 mm× 4 500 mm,共設1座,有效容積56 m3。
(4)絮凝反應池。設藥劑投加裝置1套,用于自動控制定量加藥;另設1套機械攪拌設施。該池為鋼結構,內襯FRP防腐,工藝尺寸為 4 000 mm× 4 500 mm×4 500 mm,共設1座,有效容積72 m3。
(5)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為鋼砼結構,內襯FRP防腐,工藝尺寸為 4 000 mm×11 000 mm× 4 500 mm,共設1座,有效容積176 m3。為進一步提高除氟效率可采用污泥回流的方法。由于生成的CaF2沉淀物顆粒小,給固液分離帶來困難,致使沉淀后上清液中氟的濃度較高。如果將沉淀池沉降下來的污泥回流一部分至反應槽,即相當于向反應槽投加氟化鈣晶體,可促進氟化鈣沉淀生成和促使氟化鈣沉淀物顆粒增大,能有效改善沉淀效果,降低出水中氟的濃度。
(6)集水桶。用于收集沉淀處理后的含氟廢水,采用PE水箱 ,容積為15 m3。
(7)pH調整池。設藥劑投加裝置1套,pH控制器1套,用于自動控制定量加藥;另設1套機械攪拌設施,使加入的酸與廢水快速混合。該池為鋼結構,內襯FRP防腐,工藝尺寸為 2 000 mm×2 000 mm× 4 500 mm,共設1座,有效容積16 m3。
(8)除氟器。除氟器集過濾、吸附、交換、再生等于一體,采用壓力式順流吸附、逆流再生的方式運行。該設備的主要特點是:整機一體化占地面積小,設備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產水量大,除氟效果顯著,使用安全可靠。當出水氟離子超標時,需進行填料再生,以恢復吸附劑的除氟能力。正常運行情況下,廢水自上而下經過活性填料(活性氧化鋁)吸附,達到除氟效果。再生時,再生劑自下而上流入到吸附罐內,洗脫活性填料上吸附的氟離子,再生后用水反沖洗。除氟器共有3套,正常操作時用二塔并聯順流吸附,另一塔逆流再生。主要控制參數包括: 進水pH 、流速和停留時間等。除氟器進水要求氟離子≤10 mg/L,進水懸浮物≤20 mg/L。除氟器凈空尺寸:D 1 200 mm× 2 200 mm(3套),2用1備,再生周期36 h/次,保證連續運行。除氟器筒體材料為Q235襯膠。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4 工藝控制要點和系統運行情況
含氟廢水呈強酸性(pH為2~3),首先通過初沉池除砂,將SS降到200 mg/L以下,然后投加石灰調節pH到9.5~10.0,同時按5 mL/L的投加量加入5%的CaCl2溶液,混合反應30 min,再按照10 mL/L的投加量加入10%的聚合氯化鋁(PAC),混合反應30 min,最后按照1.5 mL/L的投加量加入5%的聚丙烯酰胺(PAM)溶液,混合反應60 min后沉淀出水,調整上清液pH到6.5后用除氟器處理,出水可穩定達標排放。該工程已運行2.5 a,出水F-均<5 mg/L,可穩定達標排放。實踐證明對于高濃度含氟廢水采用初沉池—混凝沉淀—吸附組合工藝處理是可行的。助凝劑PAM加入后,其通過架橋作用捕獲懸浮的膠體粒子,加速沉淀從而降低水中氟離子。
5 經濟效益分析
該工藝在傳統鈣鹽沉淀法基礎上作了較大改進,增加了同離子效應沉淀及絮凝沉淀反應,最后使用活性氧化鋁進行吸附反應,不僅保證出水達標,而且降低了運行成本。由于大量的F-通過鈣鹽和鋁鹽沉淀去除,降低了后續吸附反應的負荷,延長了吸附劑的再生周期。在未考慮設備折舊的情況下,運行成本為10~12元/t。
6 結論
(1)采用初沉—混凝沉淀—吸附組合工藝對高濃度含氟廢水進行處理,全過程采用加藥自動控制技術保證了沉淀反應條件,出水氟化物可穩定控制在5 mg/L以下。(2)在混合反應池中投加適量PAC有助于提高氟化物的去除率,且運行成本較單獨投加鈣鹽稍低。在未考慮設備折舊的情況下,日常運行成本為10~12 元/t。(3)在含氟廢水處理過程中選擇設備時需考慮設備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以減少日常維護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