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混凝-膜過濾組合工藝處理鰻鱺養殖廢水,實驗研究了混凝對廢水的處理效果,確定了最佳的混凝劑和助凝劑,并對水體進行2種膜工藝的處理。結果表明,聚合氯化鋁鐵(PAFC) 是處理鰻鱺養殖廢水的理想混凝劑,最佳用量為 30 mg/L;加入助凝劑殼聚糖,能有效提高混凝劑污染物去除效果,助凝劑最佳用量為 0.3 mg/L,pH 值約為 6.0;膜分離可以進一步提高處理效果。
在系統進水化學需氧量質量濃度為6.82~7.65 mg/L,氨氮質量濃度為0.78~0.92 mg/L,亞硝酸鹽氮質量濃度為0.35~0.39 mg/L,硝酸鹽氮質量濃度為2.49~3.07 mg/L,活性磷酸鹽質量濃度為0.74~0.89 mg/L,水溫為20~28℃時,混凝-膜過濾組合方法對養殖廢水中5項指標的去除率分別為:75.6%、61.2%、82.9%、37.5%和59.1%。但總體而言,混凝-膜組合工藝在水產養殖廢水應用中處理效果明顯,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
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居世界之首,養殖廢水中所包含的來源于糞便和飼料的顆粒態物、溶解態代謝廢物、溶解態營養鹽、抗微生物制劑和藥物殘留等大量被排放后致養殖水和鄰近水域富營養化以及嚴重的水質惡化,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除控制工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還將養殖業廢水污染物納入總量減排指標。隨著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大批規模化水產養殖場相繼建成,通過適當的凈化處理,使水產養殖廢水得到充分的循環環境工程學報第,卷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是一個水產養殖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世界各國對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諸如生物濾池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生化工藝,這些方法存在的問題是掛膜時間長,能量消耗大,保留時間短,處理效果不穩定,未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由于水產養殖廢水的有機物濃度低,異養菌大多為貧營養菌,使得總體代謝選擇性和有效微生物比例較低,系統的單位體積處理負荷不高。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投加混凝劑的一級處理能顯著提高水體中懸浮物及膠體有機物的去除率,提高一級出水水質,減輕后續處理的有機負荷,從而節省投資和運行成本。膜分離技術因具有處理效率高、工藝流程短、易自動控制的特點,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懸浮物、膠體、細菌等物質,其出水水質優質穩定、安全性高、生物穩定性好,可以代替臭氧、紫外消毒裝置,減少氯的使用量,但其對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仍有待提高。將混凝和膜過濾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能顯著提高凈化效果,節約處理時間,且可使出水水質獲得較大的提高。
本文針對養殖廢水特點,篩選出最佳混凝劑和助凝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混凝和膜過濾聯用對養殖廢水的處理效果,探討其可行性,旨在提供一種高效、節能、健康的養殖水質凈化模式,必將對漁業養殖業健康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能使我國漁業養殖的發展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用水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混凝-膜組合工藝處理水產養殖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