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的含氮廢水排入水體會使水體藻類、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產生. 給生活、生產用水帶來危害。為了防止水體富營 養化,目前有關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脫氮研究 已成為國內外環境問題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曝氣生物濾池(BAF1是20世紀8O年代末90年代初在普通生物濾池的基礎上.借鑒給水濾池工藝而開發的污水處理新工藝.其最大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于一體.具有有機物容積負荷高、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出水水質高的特點。BAF工藝類型和操作方式有多種.各具特點,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BAF處理污水的原理是反應器內填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填料及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著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鏈分級捕食作用以及 生物膜內部微環境和缺氧段的反硝化作用.
根據傳統的脫氮理論.硝化反應在好氧條件下進行,而反硝化反應在缺氧條件下完成。但是,近幾年國內外都有文獻報道污水處理過程中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現象(Simultani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eation,簡稱SND),特別指出各種不同的生 物處理系統中存在有氧條件下的反硝化現象。
關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機理的研究目前國內外比較一致認同的理論有: (1)微環境理論:微生物的體積非常小.因此微生物個體所處的環境也是微小的.微環境直接決定微生物個體的活動狀態.但由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和相互問的作用.微環境所處的狀態是可變的:宏觀環境的變化往往導致微環境的急劇變化和不均勻分布.從而影響微生物群體的活動狀態.并在某種程度上出現所謂的表里不一的現象 由于氧傳遞和硝態氮傳 遞的不均勻性.導致曝氣狀態下菌膠團內液可存在一定比例的缺氧微環境.因此在曝氣狀態下也 可以出現某種程度的反硝化.也就是所謂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現象。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好氧反硝化菌理論:近年來.硝化反硝化的理論有了新的重要發現,即許多異氧菌也能完成有機氮和無機氮(氨氮)的硝化過程.而且在很多的生態系統中。還比自氧 菌占優勢:異氧硝化菌同時也是好氧反硝化菌, 因而能在好氧條件下把氨氮直接轉化成氣態最終產物:另外,還發現一些其它細菌也能耗氧反硝化,如生絲微菌屬(Hyphomicrobium X)。(西南給排水)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曝氣生物濾池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