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塘的塘體設計要點
(1) 塘體位置及設計
1)穩定塘位置應設在居民區下風向200m以外。
2)塘體一般設為矩形,拐角處應作成圓角。
3)塘體的設計應考慮抗沖擊和抗破壞。。
4)若采用多級穩定塘系統,則各級穩定塘之間應考慮超越設置。
(2)堤頂寬度及坡度
堤頂寬度最小為1.8~2.4m,一般不小于3m,堤岸的外坡度為1:(3~5),堤岸的內坡度為1:(2~3)。
(3) 塘底要求
1) 應充分夯實,并且盡可能平整,塘底的竣工高差不得超過0.5m。
2) 曝氣塘表曝機的正下方塘體必須用混凝土加固。
3)必須采取防滲措施。
穩定塘的附屬設施
(1)進出水口
1)進水口的設計原則是:盡量避免在塘內產生短流、溝流、反混和死區,使塘內水流狀態盡可能接近推流,以增加進水在塘內的平均停留時間。一般的矩形塘,進水口宜設置在1/3池長處。在少數情況下,穩定塘采用方形或圓形,進水口宜設置在接近中心處。
2)出水口的布置原則是:應考慮能適應塘內不同水深的變化要求,宜在不同高度的斷面上,設置可調節的出流孔口或堰板。在穩定塘出口前,應設置浮渣擋板。但是在深度處理塘前,不應設置擋板,以免截留藻類。
3)對于多級穩定塘,在各級穩定塘的每個進出口均應設置單獨的閘門。
4)進出口宜采取多點進水多點出水,盡量使塘的橫斷面上配水均勻。
5)進口和出口之間的直線距離應該盡可能大。通常采用對角線布置。
6)進出口至少應距塘面0.3m。厭氧塘進水應接近底部的污泥層。
7)進口至出口的方向應避開當地常年主導風向,以防止臭氣污染。
(2)曝氣塘的充氧設施
1)如果曝氣塘的進水高程與塘的水面高程有一定的高差,則可考慮利用此高差進行跌水充氧。若高差較大,應建造多級跌水。
2)曝氣塘的人工充氧設備與其他好氧工藝相同。比如在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溝工藝中廣泛采用的鼓風曝氣機、表面曝氣機、水平軸轉刷曝氣機等,均可用于曝氣塘的充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