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24
申請日:2023.09.21
分類號:C02F11/10(2006.01)I;B01D53/00(2006.01)I;B01D53/34(2006.01)I;B01D53/50(2006.01)I;B01D53/56(2006.01)I;B01D53/14(2006.01)I;F23G5/027(2006.01)I;
F23J15/02(2006.01)I
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和方法,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包括熱解爐、分汽包、煙氣處理機構和焚燒爐,所述熱解爐通過進料機構與油泥儲倉相連,所述熱解爐具有熱解氣通道、爐膛煙道和廢渣出口,所述分汽包的入口與所述熱解氣通道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液相通道與儲油罐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氣相通道與所述冷凝器相連,所述冷凝器的氣相通道與所述熱解爐相連,所述煙氣處理機構與所述熱解爐的爐膛煙道相連,所述焚燒爐與所述廢渣出口相連,所述焚燒爐的煙氣通道與所述煙氣處理機構相連。本發明提供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具備充分回收利用熱解副產物的優點。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熱解爐,所述熱解爐通過進料機構與油泥儲倉相連,所述熱解爐具有熱解氣通道、爐膛煙道和廢渣出口;分汽包,所述分汽包的入口與所述熱解氣通道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液相通道與儲油罐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氣相通道與所述冷凝器相連,所述冷凝器的氣相通道與所述熱解爐相連;煙氣處理機構,所述煙氣處理機構與所述熱解爐的爐膛煙道相連;焚燒爐,所述焚燒爐與所述廢渣出口相連,所述焚燒爐的煙氣通道與所述煙氣處理機構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解爐具有沿順時針旋轉的輪盤,所述輪盤帶動含油污泥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氣相通道與水封裝置的入口相連,所述水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熱解爐的爐膛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液相通道與所述儲油罐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收集裝置與所述焚燒爐的出口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處理機構包括除塵裝置、脫硝裝置和脫硫裝置。
7.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進料機構將油泥儲倉中的含油污泥輸送至熱解爐內,向熱解爐內通入氮氣并保持熱解溫度在預設溫度范圍,熱解預設時間,熱解爐的熱解氣經分汽包進入冷凝器冷凝,所述含油污泥完成固、液、氣三相分離;分汽包和冷凝器的熱解油輸送至儲油罐,冷凝器的不凝氣經過水封裝置處理后送入熱解爐的爐膛輔助燃燒;將熱解爐的固相剩渣送入焚燒爐焚燒處理,焚燒后的剩渣送入收集裝置;將焚燒爐和熱解爐產生的煙氣送入煙氣處理機構,煙氣經過除塵、脫硫和脫硝后送入煙囪排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氣通入量為100mL/min。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解溫度為430℃左右,所述預設時間為1h。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裝置內所述不凝氣經過兩級水封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該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具有充分回收利用熱解副產物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包括熱解爐、分汽包、煙氣處理機構和焚燒爐,所述熱解爐通過進料機構與油泥儲倉相連,所述熱解爐具有熱解氣通道、爐膛煙道和廢渣出口,所述分汽包的入口與所述熱解氣通道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液相通道與儲油罐相連,所述分汽包的氣相通道與所述冷凝器相連,所述冷凝器的氣相通道與所述熱解爐相連,所述煙氣處理機構與所述熱解爐的爐膛煙道相連,所述焚燒爐與所述廢渣出口相連,所述焚燒爐的煙氣通道與所述煙氣處理機構相連。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系統具有充分回收利用熱解副產物的優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熱解爐具有沿順時針旋轉的輪盤,所述輪盤帶動含油污泥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冷凝器的氣相通道與水封裝置的入口相連,所述水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熱解爐的爐膛相連。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冷凝器的液相通道與所述儲油罐相連。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集裝置與所述焚燒爐的出口相連。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煙氣處理機構包括除塵裝置、脫硝裝置和脫硫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含油污泥的熱解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進料機構將油泥儲倉中的含油污泥輸送至熱解爐內,向熱解爐內通入氮氣并保持熱解溫度在預設溫度范圍,熱解預設時間,熱解爐的熱解氣經分汽包進入冷凝器冷凝,所述含油污泥完成固、液、氣三相分離;
分汽包和冷凝器的熱解油輸送至儲油罐,冷凝器的不凝氣經過水封裝置處理后送入熱解爐的爐膛輔助燃燒;
將熱解爐的固相剩渣送入焚燒爐焚燒處理,焚燒后的剩渣送入收集裝置;
將焚燒爐和熱解爐產生的煙氣送入煙氣處理機構,煙氣經過除塵、脫硫和脫硝后送入煙囪排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氮氣通入量為100mL/min。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熱解溫度為430℃左右,所述預設時間為1h。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水封裝置內所述不凝氣經過兩級水封處理。
(發明人:馬海員;王林;柯波;劉振濤;孫中豪;李昱喆;修建華;陳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