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5.28
申請日:2023.12.29
分類號:C02F1/40(2023.01)I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包括污水處理池,污水處理池內在進水端和出水端之間成組設置有若干斜板,各斜板順水流方向設置且沿寬度方向間隔排布,斜板上方設置有除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池的兩側沿豎向設置有外擋水板,外擋水板中空設置且內腔形成滑泥通道,滑泥通道下端和排污管相通,外擋水板內側面和斜板相接處位于斜板上表面設置有開縫;污水處理池下端還設置有呈向下的三角形的集泥斗,部分下端未和外擋水板接觸的斜板下端位于集泥斗上方且斜板之間間隔空間下端直接和集泥斗相通,集泥斗和排污管相通設置。本方案具有除油和去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能夠隨浮油量大小自動調整,使用更方便等優點。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包括污水處理池,污水處理池的進水端設置有污水進水管,污水進水管從下到上連通在污水處理池進水端下方,污水處理池內在進水端和出水端之間成組設置有若干斜板,各斜板順水流方向設置且沿寬度方向間隔排布,斜板上方設置有除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池的兩側沿豎向設置有外擋水板,外擋水板中空設置且內腔形成滑泥通道,滑泥通道下端和排污管相通,所述斜板外側向下傾斜設置且下端固定在外擋水板上,外擋水板內側面和斜板相接處位于斜板上表面設置有開縫;污水處理池下端還設置有呈向下的三角形的集泥斗,部分下端未和外擋水板接觸的斜板,其下端位于集泥斗上方且斜板之間間隔空間下方直接和集泥斗相通,集泥斗和排污管相通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池的進水端還設置有一個整流腔,整流腔和斜板之間沿池體寬度方向前后分隔設置有整流配水孔板,整流配水孔板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池出水端上部位置設置有溢流堰,溢流堰出水處連接出水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溢流堰的進水側可豎向滑動地設置有可調堰板,可調堰板和池壁之間還設置有堰板升降調節機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升降調節機構包括固定在堰板的一個豎向設置的螺母,還包括一根調節絲杠,調節絲杠可轉動地定位在池壁上且下端配合在螺母內,調節絲杠上端還設置有調節手柄。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集泥斗內部下端還設置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外下側開有吸污孔隙,吸污管道連接至池體外和排污管道相通,排污管道上安裝污泥泵。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集泥斗內部沿長度方向分隔設置有多個沿寬度方向排布的隔泥板。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集泥斗內上部兩側還具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反沖洗管,反沖洗管外接至反沖洗水源管道,反沖洗管上開設有供出水沖洗的孔縫。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裝置,包括沿寬度方向設置在池體內腔上端兩側之間的固定隔油板,還包括沿寬度方向設置于固定隔油板上游側的集油管,集油管的上游側設置有進油開口,集油管和排油管道相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可轉動設置;所述集油管上游端相鄰位置還橫向固定設置有一根橫桿,橫桿上固定設置有一排呈飄絮狀的親油疏水材料;所述橫桿懸空設置在污水表面上方相鄰處,所述親油疏水材料懸浮于橫桿和集油管之間的水體內;所述固定隔油板上游側下方還相貼設置有一個活動隔油板,活動隔油板可上下滑動設置,活動隔油板上游側中部位置固定設置有一個調節浮子,調節浮子和活動隔油板整體的比重在水和油之間;活動隔油板的前后兩側的池體側壁上還設置有限位塊;調節浮子中空設置且上端設置有開口并密封旋接有蓋子;所述除油裝置沿池體長度方向設置有多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怎樣提供一種除油和去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的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污水進水處理沉淀除油系統,包括污水處理池,污水處理池的進水端設置有污水進水管,污水進水管從下到上連通在污水處理池進水端下方,污水處理池內在進水端和出水端之間成組設置有若干斜板,各斜板順水流方向設置且沿寬度方向間隔排布,斜板上方設置有除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池的兩側沿豎向設置有外擋水板,外擋水板中空設置且內腔形成滑泥通道,滑泥通道下端和排污管相通,所述斜板外側向下傾斜設置且下端固定在外擋水板上,外擋水板內側面和斜板相接處位于斜板上表面設置有開縫;污水處理池下端還設置有呈向下的三角形的集泥斗,部分下端未和外擋水板接觸的斜板,其下端位于集泥斗上方且斜板之間間隔空間下方直接和集泥斗相通,集泥斗和排污管相通設置。
這樣,污水在池體內流經斜板后,被斜板強行分隔為若干狹窄的流動空間,以減緩污水流動速率,更好地使其污泥向下沉淀而油污向上浮動。由于在斜板外側單獨設置了滑泥通道,使得大部分斜板上沉淀的污泥可以沿斜板滑動到滑泥通道內外排,其余部分污泥從池體下方經集泥斗聚集后外排。故增加了排泥通道,提高了排泥順暢性,避免了排泥過程中污泥重新和污水混合導致去污效果變差。其中,從下端向上進水可以降低進水干擾,避免跌水帶氣,有利于水流在池體內平穩流動,更有利于污泥沉降和油污上浮。
進一步地,污水處理池的進水端還設置有一個整流腔,整流腔和斜板之間沿池體寬度方向前后分隔設置有整流配水孔板,整流配水孔板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
這樣可以更好地起到整流和均勻布水的效果,更好地保證污水在斜板區域內的平穩流動,更有利于污泥沉降和油污上浮。
進一步地,污水處理池出水端上部位置設置有溢流堰,溢流堰出水處連接出水管。
這樣采用溢流出水,更有利于避免池體內水體擾動。
進一步地,溢流堰的進水側可豎向滑動地設置有可調堰板,可調堰板和池壁之間還設置有堰板升降調節機構。這樣,可以實現溢流出水的調節使其和水位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堰板升降調節機構包括固定在堰板的一個豎向設置的螺母,還包括一根調節絲杠,調節絲杠可轉動地定位在池壁上且下端配合在螺母內,調節絲杠上端還設置有調節手柄。
這樣方便通過轉動絲杠,依靠絲杠螺母傳動,實現對堰板的上下調節,非常方便快捷。
進一步地,集泥斗內部下端還設置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外下側開有吸污孔隙,吸污管道連接至池體外和排污管道相通,排污管道上安裝污泥泵。
這樣,可以通過污泥泵采用吸取的方式吸走集泥斗內沉淀的污泥,避免排污對水體的干擾。實施時,滑泥通道下端可以采用相同方式處理,不在此詳述。
進一步地,集泥斗內部沿長度方向分隔設置有多個沿寬度方向排布的隔泥板。這樣在長度方向上將集泥斗分隔開,可以更好地避免排泥時的相互擾動。
進一步地,集泥斗內上部兩側還具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反沖洗管,反沖洗管外接至反沖洗水源管道,反沖洗管上開設有供出水沖洗的孔縫。
這樣,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開啟反沖洗管道進行反沖洗,可以更好地清洗集泥斗以及避免吸污管道產生堵塞。
進一步地,所述除油裝置,包括沿寬度方向設置在池體內腔上端兩側之間的固定隔油板,還包括沿寬度方向設置于固定隔油板上游側的集油管,集油管的上游側設置有進油開口,集油管和排油管道相接。
這樣,依靠固定設置的固定隔油板實現對上浮油污的阻隔使其聚集,然后靠集油管收集油污進入排油管道外排。相比現有的油水異向流動的處理方式,能夠更好地避免擾動導致浮油脫跑,能夠更好地提高去油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集油管可轉動設置。這樣,方便根據需要調節進油開口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集油管上游端相鄰位置還橫向固定設置有一根橫桿,橫桿上固定設置有一排呈飄絮狀的親油疏水材料。
這樣,可以依靠飄絮狀的親油疏水材料更好地匯聚浮油,將其聚攏至集油管收集外排。
進一步地,所述橫桿懸空設置在污水表面上方相鄰處,所述親油疏水材料(密度和浮油一致或略大于)懸浮于橫桿和集油管之間的水體內。
這樣,橫桿自身不會對水流造成影響,更加方便在浮油量較小的時候,能夠依靠懸浮于橫桿和集油管之間的水體內的親油疏水材料鎖住浮油,避免浮油隨水流向前越過集油管和隔油板外逃。同時懸浮于橫桿和集油管之間的水體內的親油疏水材料還壅高了該位置的浮油表面,配合集油管可轉動調節的結構,就可以在浮油較少時方便調節使得浮油恰好能夠進入到集油管而污水不能。更好地實現浮油收集。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隔油板上游側下方還相貼設置有一個活動隔油板,活動隔油板可上下滑動設置,活動隔油板上游側中部位置固定設置有一個調節浮子,調節浮子和活動隔油板整體的比重在水和油之間。
這樣,是因為設備處理時,水量大小可以通過進水閘閥進行控制,保證其水位處于所需的工作水位,故集油管和固定隔油板的位置可以保持不變。但是污水來源中油污含量是無法掌控的,有時候污水中油污含量高時會導致隔油池內上方油層很厚,但污水中油污含量低時又會導致油層高度較薄,其厚度變動較大。故如果固定隔油板太短,則在油污量大時容易導致跑油,但如果太長,則在油污量小時又會對污水的正常流動形成干擾。故申請人創造性地在固定隔油板下方設計了一個可上下浮動的活動隔油板,這樣,保證活動隔油板下端始終處于深入水體固定的適合深度的位置,該適合的深度不會隨油液厚度的變化而跟隨變化。故能夠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最大程度不干擾水體流動的前提下實現對油液的完美攔截效果。
進一步地,活動隔油板的前后兩側的池體側壁上還設置有限位塊。方便實現對其前后位置的限位。
進一步地,調節浮子中空設置且上端設置有開口并密封旋接有蓋子。這樣,調節浮子內腔中裝入配重調節材料,在需要時可以通過配重調節材料的增減實現對重力的調節,以調節活動隔油板下端深入水體的深度大小,使其恰好處于可以完美攔截油污又不干擾水體流動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除油裝置沿池體長度方向設置有多組。可以更好地實現除油。
進一步地,所述斜板沿長度方向成組分隔設置,每個斜板組中斜板均左右對稱設置,并在斜板端面上設置有若干固定筋,各斜板的兩端固定在固定筋上形成一個整體。這樣方便斜板組的整體裝配。
綜上所述,本方案具有除油和去污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能夠隨浮油量大小自動調整,使用更方便等優點。
(發明人:陳寧;張長虹;吳曉林;周寧;姬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