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6.18
申請日:2024.04.07
分類號:C02F9/00(2023.01)I;C02F1/66(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1/56(2023.01)N;C02F3/30(2023.01)N;C02F1/44(2023.01)N;C02F1/28(2023.01)N;C02F101/
34(2006.01)N;C02F1/50(2023.01)N;C02F1/70(2023.01)N;C02F1/78(2023.01)N;C02F5/08(2023.01)N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包括如下步驟:污水依次進入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MBBR水池、MBR池、COD分離裝置、吸附過濾裝置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本申請通過ORP測量儀結合其他工藝,控制混凝沉淀ORP值在100mv與400mv之間,水解酸化池出水在‑400mv到‑100mv,通過前期污水處理工藝,結合后面的MBBR水池與MBR池串聯,且使用PVDF中孔纖維膜,孔徑<0.5μm因此處理后的污水達到了COD分離裝置的處理要求,且綜合處理效果好,MBR膜對COD截留率20%,總磷截留率35%,總氮截留率12%,納濾膜對COD截留率75%,總磷截留率82%,總氮截留率34%,出水COD<15mg/L,遠小于指標要求COD<30mg/L,保證了水質達標排放。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調節池污水進入所述調節池內,通過向所述調節池加入還原劑調節水質及水量;控制還原劑的添加量,中和過量的過氧化物,使100mv<ORP值<400mv;S2.混凝沉淀所述混凝沉淀池進水口處設有ORP測量儀,根據所述ORP測量儀檢測進水ORP值,達到標準后污水由所述調節池進入混凝沉淀池內;向所述混凝沉淀池加入PAC、PAM與污水混合并沉淀,控制pH值在8-8.5之間,懸浮物≤30mg/L,TP值≤4,COD/TP比在110:1到85:1之間,COD/TP比為質量比;S3.水解酸化將上述污水排入所述水解酸化池中水解酸化,所述水解酸化池內為缺氧狀態,控制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參數如下:反應器截面積大于等于135m2,上升流速為0.5-1.8m/h,污泥層內含有高濃度的兼性微生物,且取M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通過調節溶解氧、pH值、污泥回流比、溫度等控制ORP水解酸化后污水的ORP值在-400mv到-100mv之間;S4.生化處理上述污水進入所述生化池內,所述生化池依次包括缺氧池、好氧池、MBBR水池;所述缺氧池內設有ORP測量儀;取所述M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及好氧池,所述MBR池內的污泥打入缺氧池的回流比為100%-200%;所述MBBR水池內的硝化液打入缺氧池內的回流比為300%-400%;缺氧池溫度為20-35℃,污泥負荷:0.08-0.12kgBOD5/(kgMLSS·d),缺氧池脫氮投入50-100kg/d葡萄糖,所述缺氧池內設有ORP測量儀,并通過控制所述缺氧池、MBBR池過程的污泥回流量、MBBR水池內的硝化液打入量及葡萄糖的添加量,所述缺氧池混合液TN≤10mg/L,MLSS在3000-4000mg/L之間,N/MLSS<0.1μm;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缺氧池及好氧池內與污水混合后進入到MBBR處理,剩余所述污泥進入到水解酸化池消解,經所述水解酸化池消解且沉淀的污泥從水解酸化池排出;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水進入到COD分離裝置;S6.納濾分離上述過程產生污水進入到本COD分離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節池控制指標如下:200mv>ORP值>100mv;所述還原劑為亞硫酸鈉,加入量為3-7kg/t。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上升流速v=0.46m/h。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節池中污水在所述調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h;水解酸化池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8-10h;水解酸化池中沉淀2h后進入下一環節;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定期排到污泥儲池排走。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進入所述生化池內,總停留時間70-79h,所述缺氧池停留時間為22-25h,所述好氧池停留時間為22-25h,所述MBBR水池停留時間為17.5-20h,所述生化池整體水溫為15℃(冬季)~35℃(夏季)。
6.根據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處理后的污水指標為CODcr為≤120mg/L,TN為≤15mg/L;所述好氧段內控制如下指標:
表1好氧池控制指標
進入所述好氧段的MLSS為3500g/L。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組件為4套,60片/套,30m2/片,膜面積A=7200m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6納濾分離過程產生污水進入到本COD分離裝置,所述COD分離裝置內設有納濾膜,與此同時向所述COD分離裝置的進水處加入非氧化殺菌劑3kg/d、阻垢劑1kg/d,還原劑3kg/d,經所述COD分離裝置中的納濾膜過濾后,產生凈水及濃水,所述濃水通過臭氧催化氧化后進入到調節池,所述凈水進入到下一處理環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經S6處理后所述凈水如果達標則外排,不達標時進入吸附裝置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采用活性焦吸附。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處理后的污水指標為pH值在6.0-8.0之間,CODcr≤200mg/L,SS≤250mg/L;經所述MBBR池處理后的污水CODCr≤70mg/L,SS≤26mg/L,氨氮≤5mg/L,TN≤11.2mg/L,TP≤0.26mg/L,pH為6-9,TDS≤8000mg/L;經所述MB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水CODCr≤50mg/L,SS≤0.5mg/L,氨氮≤2mg/L,TN≤5.6mg/L,TP≤0.24mg/L,pH為6-9,TDS≤8000mg/L;所述納濾分離過程產生污水的指標如下:CODCr≤30mg/L,BOD5≤14mg/L,SS=0mg/L,氨氮≤1.5mg/L,TN≤5.0mg/L,TP≤0.24mg/L,pH為6-9,TDS≤8000mg/L。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對過氧化物污水進行有效處理,研制一種處理后污水能達標排放的有機過氧化物污水處理方法及生產線。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處理有機過氧化物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調節池
污水進入所述調節池內,通過向所述調節池加入還原劑調節水質及水量;控制還原劑的添加量,中和過量的過氧化物,使100mv<ORP值<400mv;污水在所述調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h;
優選300mv>ORP值>100mv,進一步優選,優選為200mv>ORP值>100mv;
所述還原劑為亞硫酸鈉,加入量為3-7kg/t;
S2.混凝沉淀
所述混凝沉淀池進水口處設有ORP測量儀,根據所述ORP測量儀檢測進水ORP值,達到標準后污水由所述調節池進入混凝沉淀池內;向所述混凝沉淀池加入PAC、PAM與污水混合并沉淀,控制pH值在8-8.5之間,懸浮物≤30mg/L,TP值≤4,COD/TP比在110:1到85:1之間,COD/TP比為質量比,沉淀2h后進入下一環節;
S3.水解酸化
將上述污水排入所述水解酸化池中水解酸化,所述水解酸化池內為缺氧狀態,控制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參數如下:水力停留時間為8-10h,反應器截面積大于等于135m2,上升流速為0.5-1.8m/h,污泥層內含有高濃度的兼性微生物,且取所述M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通過調節溶解氧、pH值、污泥回流比、溫度等控制ORP水解酸化后污水的ORP值在-400mv到-100mv之間;
作為優選,上升流速v=0.46m/h;
所述水解酸化池處理后的污水指標為pH值在6.0-8.0之間,CODcr≤200mg/L,SS≤250mg/L;
進一步,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定期排到污泥儲池排走;
S4.生化處理
上述污水進入所述生化池內,所述生化池依次包括缺氧池、好氧池、MBBR水池,總停留時間70-79h,所述缺氧池停留時間為22-25h,所述好氧池停留時間為22-25h,所述MBBR水池停留時間為17.5-20h。所述生化池整體水溫為15℃(冬季)~35℃(夏季);
所述缺氧池內設有ORP測量儀;
作為優選,所述生化池總停留時間75h,其中所述缺氧池24h,所述好氧池24h,所述MBBR水池19h;
進一步,取所述M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及好氧池,所述MBR池內的污泥打入缺氧池的回流比為100%-200%;所述MBBR水池內的硝化液打入缺氧池內的回流比為300%-400%;缺氧池溫度為20-35℃,污泥負荷:0.08-0.12kgBOD5/(kgMLSS·d),缺氧池脫氮投入50-100kg/d葡萄糖,所述缺氧池內設有ORP測量儀,并通過控制所述缺氧池、MBBR池過程的污泥回流量、MBBR水池內的硝化液打入量及葡萄糖的添加量,所述缺氧池混合液TN≤10mg/L,MLSS在3000-4000mg/L之間,N/MLSS
經所述好氧池處理后的污水進入MBBR池內進行處理;
經所述MBBR池處理后的污水CODCr≤70mg/L,SS≤26mg/L,氨氮≤5mg/L,TN≤11.2mg/L,TP≤0.26mg/L,pH為6-9,TDS≤8000mg/L;經所述MB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
S5.MBR膜處理
經所述MBBR池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所述MBR池進行泥水分離,與此同時向所述MBR池中加入次氯酸鈉、檸檬酸,其中所述MBR池中的MBR膜采用PVDF中孔纖維膜,即聚偏氟乙烯膜,孔徑<0.1μm;
進一步,所述MBR膜組件為4套,60片/套,30m2/片,膜面積A=7200m2;
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缺氧池及好氧池內與污水混合后進入到MBBR處理,剩余所述污泥進入到水解酸化池消解,經所述水解酸化池消解且沉淀的污泥從水解酸化池排出;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水進入到COD分離裝置;
經所述MBR池處理后的污水CODCr≤50mg/L,SS≤0.5mg/L,氨氮≤2mg/L,TN≤5.6mg/L,TP≤0.24mg/L,pH為6-9,TDS≤8000mg/L;
S6.納濾分離
然后進入到本COD分離裝置,所述COD分離裝置內設有納濾膜,與此同時向所述COD分離裝置的進水處加入非氧化殺菌劑3kg/d、阻垢劑1kg/d,還原劑3kg/d,經所述COD分離裝置中的納濾膜過濾后,產生凈水及濃水,所述濃水通過臭氧催化氧化后進入到調節池,所述凈水進入到下一處理環節;
上述過程產生污水的指標如下:CODCr≤30mg/L,BOD5≤14mg/L,SS為0mg/L,氨氮≤1.5mg/L,TN≤5.0mg/L,TP≤0.24mg/L,pH為6-9,TDS≤8000mg/L;
S7.吸附
經S6處理后所述凈水如果達標則外排,不達標時進入吸附裝置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采用活性焦吸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以控制ORP值為導線,通過ORP測量儀結合其他工藝,控制調節池ORP值在100mv與400mv之間,水解酸化池出水在-400mv到-100mv,通過將MBR池處理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及好氧池,并控制回流比,上述協同作用不但保障了微生物的活性,且減少了后期藥劑的加入量,且污水中的過氧化物及其他處理效果好,本申請當ORP值高于400mv生化性能不佳。
本過氧化物廢水毒性大,造成污泥沉降比高,達到70%以上(一般20%-30%),傳統的二沉池出水懸浮物較高。本申請通過前期污水處理工藝,結合后面的MBBR水池與MBR池串聯,且使用PVDF中孔纖維膜,孔徑
(發明人:連立國;曹振新;王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