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10-27 12:04:06 | 信息編號: 4539309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十月的“塞上湖城”秋意盎然、景色怡人。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片區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工程正在加緊施工。
“項目建成后,凈化后的水將用于典農河下游段生態補水,年節約黃河水量約2000萬立方米。”銀川市水務局水利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銀川市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地區,多年平均降雨量200毫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面對水資源長期短缺狀況,銀川把“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納入城市水資源總體配置,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拓展再生水利用范圍和規模,使城市水系重現活力。
2022年,銀川市水務局申請中央環保專項資金8051余萬元、銀川市級配套資金5100余萬元,謀劃實施了銀川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片區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工程。項目總占地面積43.05公頃,新建潛流人工濕地14.72公頃、表流人工濕地15.2公頃、生態滯留塘0.38公頃,利用潛流人工濕地中的天然火山巖、卵石等物理凈化和生物凈化系統以及表流人工濕地中的水生植物,充分吸附污水處理廠尾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將第二、第四污水廠的尾水水質提升至地表準Ⅳ類水。
項目自2023年3月22日全面開工以來,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濾格混凝土澆筑和進出水管道安裝已全部完工,計劃于12月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具備試運行條件,2024年7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作為全國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銀川堅決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節約集約發展之路。市水務局以加快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為核心,統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建設河湖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
銀川今年還實施了重點入黃排水溝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項目,治理溝道24.73公里,保護修復河岸生態緩沖帶28.5公頃。目前,項目水工部分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綠化種植、灌溉系統等建設。項目實施后,將充分發揮入黃排水溝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實現水體循環再生、自我修復,入黃排水溝四二干溝、第二排水溝段及濱河濕地水生態環境將得到改善,有效保障入黃河水質穩定達標。(中國水利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