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8-25 12:01:28 | 信息編號: 4188164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8月下旬,汛期進入尾聲,新區今年夏季降水量較往年偏多,入海河流承接上游泄洪壓力較大。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如此大的水量,城區道路的積水情況卻明顯少了,以往一下雨就成河的現象不再重現。雨水“去”哪兒了?就此進行了采訪。
泵站工程 解決雨污分流不徹底問題
沿津塘公路一路前行,來到津塘路泵站新建工程建設現場。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的排出終端工程,津塘路泵站建成后,可解決現狀馬蹄管范圍內污水排放及津塘路以南片區、趙家地片區雨水排放的雨污分流不徹底問題,從根本上保證水質穩定,改善水環境。
家住趙家地周邊的王市民,對于以往雨季的積水問題很有感觸:“以前雨下大了,這塊兒就積水,水也不干凈,我們出行很受影響。今年你看看這好幾場大雨,基本沒有積水。”
污水處理管網升級 入海河流水質全達標
這些雨水、污水經由雨污泵站的下一站,分流進入污水處理廠再利用。“濱海新區過去由于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部分污水直排,導致水質污染嚴重。近幾年新區加強再生水利用配置,建設了多個污水處理廠,提升污水再生利用率,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新區河湖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3年3月,大港港東新城污水處理廠尾水利用項目上線。“經過處理的達標尾水以及區域雨水經過以‘預處理+人工濕地’為主體工藝的生態凈化,就近可以補充自然水體,進行資源化利用。”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區入海河流水質全部達到五類以上水體,這主要得益于全區污水處理管網的升級建設。
處理后的水 補充環河濕地
臟污的雨水污水通過泵站來到污水處理廠,最后會轉變成什么面貌呢?在空港景觀湖找到了答案。“四季有綠、三季有花,水中有鳥,空港景觀湖已成為服務居民、服務企業、服務區域形象的城市水系名片。”天津港保稅區城環局相關負責人驕傲地說。
不遠處,就是空港經濟區5.7萬平方米的西四道濕地,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專項”示范工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尾水、企業達標廢水以及雨水,經生態型河道和生態濕地公園磁混凝預處理、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等工藝過程處理后進入景觀湖,運用生態方法實現污水變清。“污水處理達標后,一部分排至環河和濕地作為補水,提升了河道水環境質量。”該負責人說。
新區 污水日處理能力將達80萬噸
濱海新區實施工業、生活、農業農村“三水”共治,多個區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收集、集中處理,實現每年超億噸污水“由廢轉清”,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這是濱海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達到城市基礎設施屬性功能與水生態功能的完美結合。
目前,濱海新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到100%,還開展了泰達污水處理廠等城鎮污水處理廠擴建、改造項目,全區污水日處理能力將達到80萬噸。濱海新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通過多種措施打通河道水循環,擴大河道、濕地水容量。“我們相信,通過這些有效措施,能夠盡可能削減排海污染物排放總量,為打好碧水保衛戰、切實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作出貢獻。”濱海新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濱海新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系統實施水資源配置、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多類工程,加速構建“一縱線、二循環、三連通”的生態水網。蘆葦依依隨風飄蕩,荷花悄然綻放河畔,行走濱城,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美景盛放眼前。(天津政務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