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8-25 12:04:17 | 信息編號: 4188158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宿州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是安徽省首個成功申報的中央資金支持的治理項目。項目實施以來,宿州市推進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目前三縣一區33個鄉鎮、89個農村黑臭水體等治理項目采用EPC+O總承包模式,其中涵蓋國家級水體25個、省級水體64個,總治理面積83.49萬m2,擬投資4.28億元。截至目前,宿州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完成49個水體施工圖設計,16個水體完成治理任務,2023年47個任務全部開工建設,撥付中央資金達8114萬元,開工率為42.7%。
建立完善領導機制。成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負責同志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的聯動工作機制。及時調整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先后3次調度工作進展,并多次赴現場開展調研。
壓茬推進前期工作。2022年9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項目實施合法性審核、市場公平競爭審核,征求各縣區政府、相關部門意見。2022年11月23日,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確定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采用EPC+O模式迅速推進項目招標工作。常務會后,市生態環境局公開了EPC+O、監理、跟蹤審計、績效評價等招標需求,同時啟動項目測繪、初步設計工作,進一步核算工程量,為招投標工作做好準備。2023年2月底,完成全部89個水體測繪工作,3月完成第一輪初步設計,招標方案完成編制,并進行專家評審。2023年4月完成了EPC+O、績效評價、監理、跟蹤審計招標。雖說宿州市前期治理任務完成情況有所滯后,但扎實的工作基礎,為后期項目快速推進及超進度完成提供了條件。
協同攻堅卡點難點。為解決污水處理設施選址問題,市生態環境局督促各縣區及早完成用地選址,并牽頭赴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鄉鎮、村對接用地預審工作,對初步設計選址進行確認,有效解決污水處理設施選址問題。推動建立市、縣、鄉鎮、村四級專班,自上而下形成聯絡機制,確保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問,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為解決地方配套資金問題,市生態環境局赴靈璧縣、泗縣、蕭縣,一對一進行幫扶。通過EOD、TOT-BOT等模式謀劃項目,籌集資金,確保泗縣、靈璧縣地方配套資金有出處。蕭縣擬通過整合鄉村振興、農村整治等涉農資金,落實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地方配套資金。
強化項目監督管理。認真落實生態環境部召開第二季度調度會要求,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農業農村、水利、住建等部門抽調人員成立專班,每周赴縣區開展現場檢查。針對對接會中各縣、鄉鎮提出的問題,督促指導中標單位制定措施,開展整改,提高項目推進效率,完善項目現場管理,強化項目質量監督,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治理工作。按照《宿州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專款專用,專項管理。完善2023年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治理實施、組織驗收、績效管理等工作要求,完成《宿州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實施方案》及績效目標要求。
狠抓項目推進實施。按照宿州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總體進度計劃,結合年度治理任務,細化控源截污、水體治理工作任務,一水一策,清單式管理,量化管網建設、清淤疏浚、場站建設、水生植物種植、岸坡整治工程量。進一步明確各項工作時間節點,倒排工期表,盡快完成項目施工設計,加強工作工序銜接,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督促項目施工單位優化資源配置,科學合理實行交叉作業,優化施工,確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總工程量的80%、2024年3月提前5個月完成89個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實現實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標。
放大聯動機制功效。進一步發揮項目專班作用,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加密督促檢查頻率、加強督促檢查服務,定期分析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做到全過程跟蹤、協調、督促和服務到位。強化項目管理,開展現場檢查的同時,做好項目檔案管理,統籌推進項目監理、跟蹤審計、績效評價等工作,已完成治理項目,及時組織驗收工作。(中國環境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