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7-24 9:52:08 | 信息編號: 4028560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環境監測設施與“碳中和”也能碰撞出火花。近日,上海首座“零碳水質監測站”投入使用,這便是由原上海電站輔機廠污水泵房改造而來的黃浦江楊浦大橋水質自動監測站(下文簡稱“大橋水站”)。大橋水站不僅能完成黃浦江水質進行實時監控使命,還集合建筑節能、光伏儲能等多項低碳技術于一身,實現了整體建筑“碳中和”的目標。
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介紹,大橋水站以原上海電站輔機廠污水泵房為基礎,通過對外立面、室內空間、院落景觀等改造,實現環保零碳的目標。
實現“零碳”目標,源自于太陽能光伏、鋰電池儲能、氫儲能等主動節能降碳技術的集成運用。大橋水站的站房、連廊頂部鋪設約5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板,在晴好天氣,設備負載優先由光伏發電供能,光伏多余能量儲存在鋰電池儲能單元,以備陰雨天、晚上使用。氫能作為系統后備電源,由光伏發電或市電進行水電解制氫,并將制成的氫氣壓縮儲存,在需要時再轉換成設備負載用電。
同時,在室內空間改造上也盡顯低碳環保理念。大橋水站站房南北兩邊都設有屋頂天窗,直通地下空間,不僅可以帶來自然采光,還能通過“熱力學煙囪”將地下空間的熱氣拔升,實現通風、降溫的效果。站房采用了“毛細管空調”,通過水在排布于墻體、地板下的極細血管內的流動來交換能量,相比傳統空調,“毛細管”系統可以節能40%到50%。且原材料生產過程中消耗能源少,所有廢料均可百分之百回收利用。
不僅做到“零碳”,水站的監測效率也得到顯著提升。據楊浦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以往需要3、4天才能獲得的監測結果,如今只需要1到4個小時即可得到。水站還能做到實時監測,當河道出現油污、有機物、化學品污染等情況,水站即時預警,相關信息會在楊浦區生態環境局平臺及市環境監測中心平臺顯示。
據介紹,大橋水站還兼具科普展示功能,在地下一層設立可視可學多元功能展廳。場館內設有零碳技術、海綿城市等環保知識科普展示,市民可通過VR技術線上參觀東區污水處理廠、楊浦區環境監測站等場所。(中國環境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