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區內污水來源及水質特點分析
1.1 污水來源分析
山地風景區往往距城市較遠,污水收集、排放無法與市政管網相接,一般都有自己獨立的處理系統。據統計許多知名景區每天游客數可達上萬人,景區內設有餐廳、茶樓、食堂、公廁及管理區等設施,專為游客休閑提供方便。這些游客每天的生活、消費都會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有:①餐廳、茶樓的廚房和廁所產生的廢水;②景區內公廁產生的廢水;③管理區的食堂廢水。
1.2 污水水質分析
通過對國內一些知名景區,不同時段排出的污水進行化驗,其污染物平均濃度(mg/L)如下:CODcr:300~500;BOD5:150~300;SS:150~300;氨氮:20~30;TP:3~4;pH:6~9。
2、景區內污水處理及回用工藝
景區內的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至今仍是以活性污泥法為主流處理工藝。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開發出許多改進工藝如:接觸氧化法、氧化溝、改良SBR工藝等,通過對這些工藝的工藝特點、運行管理、設備數量、投資、運行費及占地等方面進行比較,接觸氧化法具有很明顯的優勢,投資省、占地小、運行管理方便。
污水回用主要采用膜處理系統,但膜種類繁多,回用水工程最常用的有MBR、超濾、納濾、反滲透膜,本文選用MBR膜為研究對象。
3、MBR膜生物反應器的運行研究
以“生化+MBR膜”為主體工藝,其流程為:化糞池出水→隔油池→調節槽→沉淀分離槽→厭氧槽→生物接觸氧化槽→膜槽→消毒槽→清水槽→接景觀、綠化、沖廁用水管網。
本系統采用的是浸沒式生物反應器,膜塊放在單獨的膜池中,浸沒在生物反應池的混合液中,安裝在曝氣器上方,借助曝氣流引起的上升氣水混合流擦洗膜表面,并促使累積在膜表面的顆粒脫落。在抽吸泵產生的負壓下,產水穿過膜而完成過濾處理。
(1)MBR膜生物反應器對有機物的去除
與傳統工藝相比,MBR由于膜孔徑較小,能夠起到對大分子顆粒有機物的截留作用,本次研究采用中空纖維膜,膜采用懸掛安裝方式,圖1是在不同工況下對有機物的去除情況。
上述過程中進水CODcr基本在180~500mg/L之間,從圖1可看出,該工藝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較好,開始時出水CODcr稍高,在30~35左右,而到了后階段,出水最高CODcr值也只有22.3,大部分時候只有14mg/L左右,去除率在95%以上,所以MBR對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很高。
(2)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
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是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重要指標,在傳統活性污泥法中曝氣池污泥濃度一般控制在4~6g/L,濃度過低,有機物降解不徹底,濃度過高可能造成污泥膨脹,影響沉降性能及出水水質。
本次采用超濾膜取代二沉池,所有懸浮物和膠體都被膜分離截留,污泥沉降性能不會影響出水水質。另一方面,膜分離單元增加了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提高了生化處理效果,但污泥濃度對膜組件的濾餅層動態厚度及黏度都有作用,所以污泥濃度對MBR特性有很大影響,針對該特點,在不同污泥濃度下對出水水質、膜組件運行狀況及出水量進行研究,其結果如下:污泥濃度為6g/L、8g/L、10g/L、12g/L、12g/L、8g/L時,膜間壓差分別為10kPa、10kPa、12kPa、15kPa、15kPa、10kPa,出水量為2.26m3/h、2.17m3/h、2.0m3/h、1.83m3/h、1.9m3/h、2.2m3/h,同時水中CODcr濃度也跟著變化為18mg/L、21mg/L、15mg/L、16mg/L、16mg/L、20mg/L。
以上結果表明污泥濃度為5~10g/L時,出水水質能夠達到回用水標準,膜組件運行壓差15kPa左右;當污泥濃度>10,出水水質也能達到要求,但膜組件運行壓差開始迅速上升,水量開始減少,故污泥濃度最好控制在5~10g/L。
(3)抽吸水泵間歇抽吸時間設定
抽吸水泵若連續抽吸,膜表面會堆積污泥凝聚體和微粒子,并加快壓差上升,故抽吸時間不僅影響膜的運行狀態,對抽吸泵、真空泵、加藥清洗及整個系統影響都非常大,抽吸時間與膜池污泥濃度、風機設置有關,以膜池污泥濃度達到10g/L、風機風量100Nm3/(m2·h)為參數,改變抽吸時間,測定膜間壓差變化情況,其變化結果如下:抽吸泵間歇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時,膜間壓差分別為10kPa、10kPa、12kPa、12kPa、16kPa、17kPa,出水量為2.37m3/h、2.10m3/h、2.07m3/h、2.0m3/h、1.87m3/h、1.83m3/h。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隨著抽吸時間增加,當抽吸時間>10min時,膜間壓力上升很快,膜間壓力>15kPa,流量大幅降低,不能滿足出水量要求,且當抽吸時間>10min時,由于膜間壓力升高,系統可能通過管路連接處吸入部分空氣,造成真空泵頻繁啟動,以及抽吸泵由于進口斷流,發生氣蝕現象。當抽吸時間控制在7min左右,整個系統能正常運行,膜間壓差也在15kPa以內。
(4)曝氣方法及曝氣量
MBR膜池曝氣既為了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氧,也是為了提供足夠的水力混合以確保對膜組件表面擦洗。基于雙重目的,曝氣量既要滿足混合所需量,又要有理想的氣泡尺寸,清洗膜所需空氣量為100~150Nm3/(m2·h),設計時以此值為基礎,但實際運轉時確認活性污泥DO值和旋回流狀況后,調整空氣量,一般控制DO值2mg/L。
(5)整體試運行效果
通過上述實驗表明“生化+MBR膜”組合的一體化污水處理回用裝置,對污水處理效果都很明顯,以下是選取某景區污水,經過一體化裝置處理后的結果,出水中污染物濃度(mg/L)如下:CODcr≤3.32;BOD5≤2.36;SS≤2:66;氨氮≤0.24;TP≤0.038。從數據顯示,該裝置處理效果較好,污染物去除率在95%以上,滿足景觀用水要求。
4、結論
本次一體化污水處理回用裝置的應用研究,擬解決景區污水處理回用的技術難題。通過在膜槽內內置生物反應器,在生物反應池和膜單元之間形成水利循環,保證生物單元具有較高污泥濃度;生物單元出水經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實現固液分離。該膜生物反應器,克服了傳統活性污泥法中污泥濃度低、處理量大的缺陷,且經過處理的污水出水滿足國家規定的《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A類水質標準,可回用于景區,避免水資源浪費,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來源:湖南省環科院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