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過程需要大量生產用水,用于煤氣發生爐的煤氣洗滌、冷凝以及凈化,該過程產生大量的廢水,該廢水含有高濃度的污染物,水質成分復雜,主要以酚類化合物為主,同時含有大量的長鏈烷烴類、芳香烴類、雜環類化合物、氨氮、氰等有毒和有害物質,水質可生化性差,具有很強的微生物抑制性,是一種典型高濃度難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同時,煤化工企業的正常運行不僅需要足夠的新鮮水資源,也需要有環境容量足夠大的納污水體。然而,現代煤化工項目開發重點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北及華北地區,這些區域水資源匱乏,占有量不到全國總量的20%,水環境容量不足,甚至缺乏納污水體,煤化工產業的興起將會導致該區域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和嚴重污染。針對煤化工企業的發展與當地環境污染之間出現的嚴重矛盾,國家對新建煤化工項目的用水和水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處理后廢水回用率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零排放”。然而,常規的廢水處理工藝無法獲得滿意的出水水質,水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通過研發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的關鍵技術,緩解有毒和難降解物質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以較低的成本對煤化工廢水進行深度處理,最終實現廢水中污染物的大幅削減和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已經成為煤化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環保要求。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常規的厭氧工藝處理煤化工廢水存在反應器啟動困難、處理效能低等問題,往往依賴于活性炭吸附或者稀釋的方法才能正常運行。但是,活性炭存在易飽和、再生和更換操作復雜等困難,而稀釋無疑增加了處理水量和運行成本,更會造成有毒和難降解物質在反應器內的不斷積累,負面影響了厭氧處理效果。近些年研究發現,厭氧微生物在共代謝基質存在條件下能夠強化其分解有毒和難降解有機物的能力。W.Wang等研究了甲醇共基質(甲醇500mg/L)和粉末活性炭(1.0g/L)強化厭氧工藝處理煤制氣廢水中酚類化合物的效能,結果表明兩種處理方式分別將酚類化合物的去除率由30%~40%提高至73%和75%左右,而且顯著改善了廢水的好氧生化性能,該研究認為稀釋進水或者延長停留時間難以顯著提高厭氧工藝處理煤化工廢水的效果。S.Y.Jia等采用大比例回流改良厭氧工藝處理煤化工廢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顯著提高,同時厭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結構也被改變。實際上,厭氧工藝對COD和氨氮去除能力有限,但是廢水經厭氧處理后形成大量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可以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和好氧降解性,這對于組合工藝的高效處理性能具有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