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化法:粗粒化法(亦叫聚結法)是使含油廢水通過~種填有粗粒化材料的裝置,使污水中的微細油珠聚結成大顆粒,從而使油水分離的方法,其技術關鍵是粗粒化材料。許多研究者認為材質表面的親油疏水性能是其性能好壞的關鍵,而且親油性材料與油的接觸角<70。為好。當含油質量濃度>100mg/L廢水通過這種材料時,微細油粒便吸附在其表面上,經過不斷碰撞,油珠逐漸聚結擴大而形成油膜,最后在重力和水流推力的作用下,脫離材料表面而浮升于水面。其出水含油質量濃度一般>10mg/L,還需適當的深度處理。可通過污水在粗粒化前后油珠粒徑的變化來判斷此工藝的除油效果及工藝可行性。粗粒化除油裝置具有體積小、效率高、結構簡單、不需加藥、投資省等優點;缺點是填料容易堵塞,出水油含量較高,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劑時處理效果受到影響,常需要再進行深度處理。
吸附法:對含油廢水的吸附法處理,主要是利用親油性材料的物理及化學吸附性能,吸附含油廢水中的溶解油和其他污染物的過程。吸附法對其他方法難以去除的一些大分子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效果尤為顯著。經處理后出水水質好且比較穩定.因而吸附法在含油廢水處理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吸附劑是吸附過程的重要物質基礎。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水處理用吸附劑,包括粒狀活性炭、粉狀活性炭和纖維活性炭等。與其他吸附劑相比,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和發達的微孔,吸附能力強,吸附容量大,不僅對油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而且能同時吸附廢水中其他有機物,對油的吸附容量一般為30---80mg/g。但由于活性炭生產成本高,再生困難,故一般只用于含油廢水的深度處理。陳曉玲”糾用粉狀和粒狀活性炭處理工廠機械加工時產生的含油廢水,發現COD去除率>90%。油類去除率>88%;趙瑞華等[I6]于室溫下用粒狀活性炭脫除油田廢水中的CODcr,在最佳操作條件下,CODc,去除率>50%。為了解決采油廢水生化處理難度大、處理效率低等問題,李安婕等””以粒狀活性炭為載體,采用內循環流化床反應器工藝在好氧條件下凈化采油廢水,發現COD去除率在25%--45%,除油率可達100%。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粉煤灰是熱電廠燃煤鍋爐排放的廢棄物,其化學組成主要包括Si02、A1203、Fe203、CaO,存在著許多鋁、硅活性中心,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由于粉煤灰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其本身低廉的價格,使其在含油廢水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趙明奎等利用電廠粉煤灰及灰場氧化塘對采油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吸附和生化處理,發現粉煤灰具有類似活性炭的結構和比表面積,對廢水中的石油類、COD、氨氮等污染物具有較強的吸附、沉降和過濾作用。周珊等研究了粉煤灰對冶金含油廢水的處理發現在最佳工藝條件下,油去除率可達95.43%。
膜分離法:膜分離技術被認為是“2l世紀的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膜分離產品均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的攔截能力,以物理截留方式去除水中一定顆粒大小的雜質。
Um等在含油廢水超濾過程中注入氮氣,使乳化狀態的均相系統變為非均相系統。膜通量受雙重因素作用,一方面氣泡使料液湍動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則減少膜有效過濾面積,當氣泡高度分散時通量升高,反之則通量下降。Srijaroonrat等研究陶瓷超濾膜對非穩態油/水乳化體系的處理,發現油對非親水性膜表面有更強親和能力,反沖能有效降低膜污染和凝膠層的形成,當正向過濾lmin和反沖0.7s時,可獲得較高膜通量。Ahmacl分別以陶瓷和有機超濾膜對含棕櫚油廢水進行中試研究。穩態通量隨錯流速度和壓差增大而增大。錯流速度顯著影響陶瓷膜對棕櫚油的截留行為,兩種膜對懸浮固體均100%截留。
由于膜的污染導致通量下降,必須對膜進行清洗。膜清洗一般是在高流速、低壓力下進行。膜清洗通常采用高流速水沖洗、海綿球機械清洗等物理方法及對膜材料本身沒破壞、對污染物有溶解或置換作用的化學試劑去除污染物。膜分離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膜容易受到污染,膜通量較低。隨著抗污染能力強和高通量膜材料的開發,超濾技術在含油廢水處理中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