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工作者針對二級生化尾水大都是難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特點,將生物處理和其他處理方法結合研制出了一批新型反應器,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生化技術主要有曝氣生物濾池法和生物活性炭法。
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BAF)法是2O世紀8O年代末開發的污水處理新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少、出水水質好等優點。曝氣生物濾池兼具了普通生物濾池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的特點,對SS、COD、生化需氧量(BOD)的去除及硝化、脫氮除磷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填料是影響BAF處理效率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在填料開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工業廢料開發高效廉價填料及研發新型填料。目前BAF工藝應用的填料主要有石英砂、無煙煤、陶粒、沸石、合成塑料等,其中使用較多的主要是陶粒和沸石。彭曉蘭等研究發現采用沸石一陶粒組合填料的曝氣生物濾池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對廢水中的COD、氨氮和總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3.2、99.5、70.1。輕質陶粒因其具有重量輕、比重小、易反沖洗及良好的生物附著性而被應用于曝氣生物濾池。wu等使用超輕量級陶瓷材料作為曝氣生物濾池填料處理制藥廢水,在V(制藥廢水):V(生物污水)一4:1,水力停留時間為6h,(氣):Vok)為5:1時,COD和氨氮均可達標排放。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BAC)工藝始于2O世紀7O年代,是一種以生物處理為主,同時具有物化處理特點的生物處理新技術,適用于低濃度有機廢水的深度處理。BAC工藝利用活性炭表面生長的微生物所具有的降解作用和活性炭吸附作用,協同去除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可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通水倍數,大大延長活性炭的工作周期。
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是臭氧一生物活性炭組合工藝,對硝基苯廢水、印染廢水、焦化廢水、制革廢水的深度處理都已有報道。近年來,BAC一膜分離(超濾或微濾)聯用技術得到了國內研究工作者的關注,超濾或微濾對水中懸浮固體具有較高的去除率,但對水中溶解性固體的去除能力有限,活性炭恰恰彌補了膜分離技術的不足,同時還能提高系統的生物量,降低膜過濾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