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劑在解決石油生產中產生的乳化問題上發揮著很大作用。與化學破乳劑相比,生物破乳劑具有更大優越性和良好的應用前景。本文綜述了生物破乳劑的發展現狀及闡述了生物破乳的原理,并對生物乳劑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目前,由于原油開采過程中的油水乳化現象普遍存在以及由油水乳化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使得大量化學破乳劑被運用于解決石油乳化。雖然化學破乳劑破乳速率較快,但因其成本較高,專一性強,并不能普遍被運用于各種原油采出液的破乳,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這就需要我們開發一種更為高效、環保,成本低且通用性較好的破乳劑。生物破乳劑是一種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謝過程、代謝產物來實現破乳作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相比于化學破乳劑,生物活性劑具有高效性、環保性、結構多樣性、廣泛的生物活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油田乳化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生物破乳劑具有的優良特性,使得生物破乳劑在油水分離、含油污水的處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同時生物破乳產生菌株的研究也逐漸深入,生物破乳劑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1破乳原理
目前的破乳技術主要包括傳統破乳技術和生物破乳技術兩大類。傳統的破乳技術主要包括運用重力、離心沉降、過濾或靜電破乳等物理方法、離心沉降、過濾或靜電破乳等物理方法以及外加化學破乳劑來實現破乳,而生物破乳技術則是通過在乳化液中加入一種由天然微生物菌體經篩選、馴化、發酵等生化處理過程制成的生物制品及其發酵培養液,從而使乳化液破乳脫水。相比于傳統破乳技術,生物破乳法適應性更好,通用性更高;由于其是利用生物作用而非化學試劑來實現破乳作用,使得其對環境污染更小,具有廣泛開發意義和利用前景。
2生物破乳劑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對生物破乳劑的研究從1983年就開始進行。1983年,Koosarieetal.報道稱橙紅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產生的代謝產物針對O/W型具有破乳能力;而污泥諾卡氏桿菌和何氏漢遜酵母的產物針對W/O型乳狀液具有破乳能力。1999年,Fukumi等證明紅球菌屬的菌體細胞、培養液以及移走紅球菌細胞之后的上清液對油田廢水及煤油乳狀液均可實現破乳作用。2000年,lee等用體積為7L的發酵罐培養諾卡氏菌7天后,將培養物固定,發現當細胞于不溶培養基中生長時,其破乳活性較高。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2國內研究概況
國內對生物破乳劑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該方面研究。主要從2004年開始,我國關于生物破乳方面的研究開始深入。2004年,華東石油大學的韋良霞等從HRB系列7種生物破乳劑中篩
選出了對來源于勝利油田純梁采油廠的含水原油脫水效果最好的HRB-4型破乳劑,并將其應用于純梁采油廠各站。2006年,南開大學的馬挺等發明了適用于生物脫硫后形成的油水乳狀液的破乳方法,并獲得相關專利。2007年,北京科技大學的婁世松等將微生物破乳劑與化學破乳劑復合在一起,研制出了一種廣譜、高效、低成本的復合型破乳劑,從而解決了破乳劑的破乳效率低和選擇性強等一系列問題。201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楊娜研究了廢棄食用油脂、廢棄柴油合成生物破乳劑的可行性,并利用廢棄柴油中的C20烷烴組分合成生物破乳劑。2014年,哈工大的侯寧等建立了一套比較便捷而高效的破乳菌種篩,鑒定出XH-1為一種莫海威芽孢桿菌,并確定了其最佳培養條件。2015到2017年,生物破乳劑的相關研究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白熱化階段,主要集中在生物破乳劑產生菌的選育與培養條件的優化以及復合型破乳劑的研究層面。
3結語
生物破乳劑的研究與開發是解決油田乳化現象的最佳途徑。作為一種高效、環保、價格低廉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質,生物破乳劑的大規模應用必將為人類帶來福祉,而優良生物破乳劑產生菌的選育,新型生物破乳劑以及復合型生物破乳劑的研究與開發也將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