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軋鋼過程中,軋機軸承、軋輥等均需水冷卻,鐵皮溝需水來沖洗,用過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皮,每煉h鋼,大約產生17kg以上氧化鐵皮,這些氧化鐵皮絕大部分進人水中,使水中的懸浮物含量高達幾千毫克每升,因此水不僅不能回用,而且根據環保要求也不能直接排放。由此,軋鋼系統需要水處理及循環設施。國內通常的軋鋼污水處理系統采用三級法,第一級主要是旋流井,第二級主要是平流式或斜板式沉淀池,第三級主要是壓力過濾器或高梯度電磁過濾器,但都須設置一套專門的污泥脫水裝置,因此此類水處理工藝流程長,設施占地面積很大。以浦鋼型鋼廠為例,處理m3/h,設施占地2儀刃耐以上,同時水處理投資費用很高,平均處理每耐水的投資費用在7000一10000元之間,特別是前級投資,即鐵皮溝與一次沉淀池(或旋流井),要占到整個水處理投資的50%。
例如浦鋼公司厚板廠的鐵皮溝深度在一4m至一28m之間,一次沉淀池標高一28n、,兩項構件光土建投資費超過300萬元。此外,一次沉淀池中的污水要通過提升送往二次沉淀池,由于廢水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皮,泵的磨損非常嚴重,僅每年更換水泵葉輪費用不下于25萬元。綜上所述,傳統工藝流程繁長,投資大,且設施易損,因此國內軋鋼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的例子不多,大多不得不采用直排的形式維持生產。這不僅大大增加用水量(在缺水地區,往往使生產成本費用更為昂貴),而且污水不經處理直排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針對上述情況,根據水中懸浮物(氧化鐵皮)帶有磁性的特點,采用磁性分離法研制了一種永磁分離器來處理軋鋼污水。采用永磁分離法用于軋鋼廢水處理中,特別是在鐵皮溝的前級一4m到一sm處,設置永磁分離器,使污水經磁分離后,懸浮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從而使鐵皮溝坡度減小,長度縮短,旋流井可改成吸水井,省卻了旋流井、平流池、壓力過濾器等設施,使投資降低,占地減少。該技術及裝置的工藝性試驗1996年7月在浦鋼公司型鋼廠完成,并通過上海市環保局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