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力分離技術重力分離技術是一種利用油水密度差進行分離的技術,適合去除水中的浮油。重為分離技術最常用的設備是隔油池。它是利用油比水輕的特性,將油分離于水面并撇除。隔油池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平流式
隔油池:構造簡單,運行管理方便,除油效果穩定;但體積大,占地面積大,處理能力低,排泥難,出水中仍含有乳化油和吸附在懸浮物上的油分,一般難W達到排放要求。②平板式隔油池:它己有很長的歷史,池型最簡單,操作方便,除油效率穩定,但占地面積大,受水流不均勻性影砸,處理效率不巧。③斜板式隔油池:在其傾斜放置平行板組,角度在30° ̄40°之間,可大大提高除油效率,但具有工程造價高、設備體積大等缺點。
(2)化學絮凝技術絮凝技術是處理含油廢水的一種常巧技術,在廢水處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種技術通過加入合適的絮凝劑從而在廢水中形成高分子絮凝物,經過吸附、架橋、中和及包埋等作用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質。常用的無機絮凝劑為鉛鹽和鐵鹽,如堿式氯化錯、硫酸鉛、氯化鐵和硫酸亞鐵等。
(3)氣浮技術氣浮技術是使大量微細氣泡吸附在欲去除的顆粒(油粒)上,利用浮力將污染物帶出水面,達到分離目的的技術。因為微細氣泡由非極性分子組成,能與疏水性的油類結合在一起,帶著油粒一起上升,上浮度可提高千倍,所以油水分離效率很高。含油廢水中的油,按其表面性質是完全疏水的,且密度比水小,從理論上講,應該能相互吸聚、兼并成較大的油粒,借其密度差自行上浮到水面,但由于水中含有由兩親分子組成的衷面活性物質,它的非極性端吸附在油粒內,極性端則伸向水中,在水中的極性端進一步電離,導致油粒表面包圃了一層負電荷,從而影響了油粒向氣泡表面的擴散,使乳化油-水形成了穩定體系。因此,在氣浮前必須先采取失穩措施,通常的方法是投加混凝劑。其作用一是中和或改變膠體粒子表面的電荷,破壞使現他油穩定的那化劑,提高氣浮效果;二是形成絮凝體,吸附油粒和懸浮物共同上浮,增強泡沫的穩定性。目前使用的氣浮技術包括加壓氣浮、變壓氣浮、葉輪氣浮、擴散板氣浮和電解氣渾等,其中常用的是加壓氣浮技術。加壓氣浮王藝是用加壓索將加有混凝劑的含油廢水打入加壓溶氣罐中,同時與注入溶氣罐的壓縮空氣混合后上浮;其缺點是絮凝劑用量大、能耗高且占地面積大。變壓氣淳裝置由氣浮裝置、乳選裝置和溶氣系統組成。它集凝聚、氣浮、撤油、沉淀和刮泥為一體,是適宜含油廢水深度處理的水質凈化裝置,但工藝還不成熟。傳統加壓氣浮工藝的改進主要在其溶氣系統。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4)生物技術用微生物對廢水中石油姪類的降解,主要是加氧酶的催化作用,將分子氧結合到基質中,先是形成含氧中間體,然后再轉化成其它物質。生物濾池、生物膜、接觸氧化、曝氣塔、深井曝氣、純氧曝氣化及循環間歇式生物處理等。但由于含油廢水中的有機物種類繁多,狀態復雜,處理效率并不好,出水含油量高,因此目前趨向于奸對含油廢水進行分離篩選優勢菌種的研究。研充較多的菌種有動膠菌屬、氮單胞菌屬和假單胞菌屬等,其中動膠菌的處理效率較好。
(5)電化學技術常用的是電凝聚技術,它是使用可溶性陽極(金屬鐵或侶)作為犧牲電極,通過電化學反應,陽極產生絮凝劑,同時陰極產生氣泡,從而,通過沉降或氣渾去除絮凝體的方法。根據去除的污染物組分相對密度大小,電凝聚技術又可分為:電凝聚沉淀和電凝聚氣浮。前者適用于重組分的分離;后者適用于輕組分的分離。針對含油廢水的特點,在處理時絮凝體難沉降而易附著氣泡上浮,大多數污染物是通過氣浮過程去除的,故適合電凝聚氣浮技術,它兼有電化學、絮凝和氣浮的特點,能一次性去除含油廢水中多種污染物。與電凝聚沉淀相比,電凝聚氣浮技術具有浮渣含水率低和停留時間短兩個顯著的優勢,該有利于污泥的干化處理且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