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厭氧生化的三個階段:厭氧生物處理過程是微生物共生體的活動來完成許多細菌和復雜的組成過程中的一些中間步驟。為了便于研究,將復雜的厭氧生化過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水解階段、酸化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但到目前為止,三個階段的理論和四個理論被認為是厭氧細菌的過程更全面,更準確的描述。
2將厭氧生物技術用于工業廢水處理過程的可行性:厭氧生物處理可以被具體解釋為以下原理,即厭氧條件下,通過兼性厭氧菌以及厭氧細菌和其他微生物之間的作用,將有機物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進行降解的過程。該過程不需要外界資源的輔助,被還原的有機物可以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甲烷氣體。相對于好氧生物技術而言,厭氧生物技術的使用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和應用前景。首先,厭氧技術的成本較低,工業廢水的排放在厭氧處理技術下經濟效益更高。其次,厭氧生物技術將會降低企業的下排污罰款量。此外,厭氧系統處理污泥的成本相對于好氧生物技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最后,好氧活性污泥每去除1kgBOD耗氧量為1.2kg-1.5kg,1000kgCOD耗電量為(1.44—3.6)×108J,而厭氧生物去除1000kgCOD耗電量為(2.52-5.4)×107J。由于以上優勢,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已經逐步成為工業處理廢水的主要工具。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厭氧生物技術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發展前景: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發展到今天,已在不斷的完善發展,走向成熟。比較典型的成果有:厭氧濾池(AF)、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等。但它們仍存在缺陷,需要不斷改進。因此未來對工業廢水處理應著眼于以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為主,好氧生物處理技術為輔的技術路線。本著這條主線,未來的研究工作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與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相比,厭氧生物處理具有能源消耗小、成本費用低、污泥量少且易處置的特點。對于氣候相對溫暖的地區,利用高效厭氧技術是提高城市工業廢水處理率的有效途徑。但是,厭氧技術對有毒物質特別敏感,硫化物、重金屬等能輕易破壞產甲烷菌的繁殖。所以,未來還可以結合其他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共同形成綜合處理循環系統,如好氧—厭氧—濕地,以提高其效用;因為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對環境要求較高,其他的制約因素也較多,所以單獨采用厭氧技術治理工業廢水還未廣泛投入使用。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對厭氧出水的后續處理作出改進。例如用厭氧技術+酸化+好氧技術。前半段可除去大多COD,減少循環過程的能源消耗,后半段可以使出水量滿足不同規定的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