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解技術,又稱為內電解、鐵還原、鐵碳法、零價鐵法等技術,是被廣泛研究與應用的一項廢水處理技術.生物難降解廢水,如染料、印染、農藥、制藥等工業廢水的處理可以用微電解為預處理手段,從而實現大分子有機污染物的斷鏈、發色與助色基團的脫色,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續生化反應的進行.目前,微電解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針對某一種或某一類工業廢水,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與技術。
微電解反應器內的填料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單純的鐵刨花;另一種為鑄鐵屑與惰性碳顆粒(如石墨、活性碳、焦炭等)的混合填充體.兩種填料均具有微電解反應所需的基本元素:Fe和C,低電位的Fe與高電位的C在廢水中產生電位差,具有一定導電性的廢水充當電解質,形成無數的原電池,產生電極反應和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作用,改變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從而達到廢水處理的目的。
輻照法、脈沖電暈技術,是利用高能電子發生裝置脈沖發生裝置產生的電能電子束與水分子碰撞,形成激發態從而發生氧化降解作用.該技術有去除率高、設備占地小,操作簡單,但對各種發生裝置技術要求高,且價格昂貴,有的還需要特殊的防護措施,若要真正投入運行還需進行大量研究。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超臨界氧化廢水處理技術是在濕法氧化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有毒有機固廢物和工業廢水的高級氧化技術,SCWO在水臨界點(22.1MPa,374℃)以上,在極短時間內將各種有機物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產生二次污染,被稱為生態水處理技術.當廢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在2%以上時,利用有機物氧化反應產生的熱量維持系統的反應溫度,基本不需要外界供熱.美國國家關鍵技術六大領域之一“能源與環境”中指出,超臨界水氧化是最有前途的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進入中試或工業化試驗階段,我國近年來開始實驗室研究.在國外超臨界水氧化法已經成功地用于各類有機廢水的處理,但對反應器材料要求也高,目前還未能找到一種理想的能長期耐腐蝕、耐高溫和耐高壓的反應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