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是先按照一定條件篩選出的具有針對性降解功能的細菌菌液,然后將其定比例地投入到生化池中,使混合液內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菌處于最佳活性狀態(tài),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細菌的生物酶對有機物代謝轉化的功能,進而達到處理廢水的目的。穆永亮等以克拉瑪依油田六九區(qū)的污水為研究對象,由于污水中聚合物含量約160mg/L,COD含量約250mg/L,BOD5含量約5mg/L,石油類含量約26mg/L,根據(jù)BOD5/COD可得,其比值為0.02,此結果表明污水難以進行生化處理,故實驗中先進行了水解酸化,后采用活性污泥法,使污水達到了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李暉對鄯善聯(lián)合站污水處理情況進行了分析,采用先物化處理后生化處理工藝,先對來水投加燒堿、混凝劑和絮凝劑,進行預處理,以使鐵濃度降低到滿足生化處理的標準。采用活性污泥法,以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類為降解菌,溶解氧為2~4mg/L,曝氣量為12∶1,并對沉淀池底排泥管進行改造。結果,鄯善污水站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了Q/SYTH0082—2014《油田注水水質規(guī)定》。具體聯(lián)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嚴忠等對于高含鹽廢水首先進行混凝沉淀處理,然后進行“水解酸化-好氧”處理,在水解酸化段采用懸浮活性污泥法,水解酸化菌群對混凝階段處理的廢水產生作用,將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分解為易被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再進行后續(xù)的有氧生化處理。趙天亮等人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對中原油田鹽含量較高采油廢水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表明,曝氣時間、廢水的質量分數(shù)以及氯含量三個變量,對馴化的活性污泥去除廢水中的CODCr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當馴化時間為4~6天,含鹽量為15%~45%時,活性污泥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此時廢水中CODCr去除率可達90%。馬少華[14]采用活性污泥法對聚合物驅采油廢水進行處理,研究發(fā)現(xiàn),聚合物驅采油污水為總污水的15%~30%,曝氣12h時,污水中CODCr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且除油率均高于76%,但是活性污泥對污水中的HPAM的降解率不高,僅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