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含藻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以及各種方法的聯合應用。生物法處理含藻廢水所需時間長,若用植物修復,則需及時將生長過量的植物從水體中清除,若用微生物修復,投放的菌種稍有不當,就會引起其他的生態污染。同時,生物修復技術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當不具備生物修復工程條件的景觀水體急需除藻和凈化處理時,具有速效性的物理或化學法(如混凝氣浮、投加化學除藻劑等)是一種適宜的應急措施。
混凝-氣浮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除藻技術,加入絮凝劑后,藻體絮凝成團,可以很好地粘附在氣泡上隨之浮上水面而被去除。趙志偉等采用溶氣氣浮工藝強化除藻,能使藻去除率達到80%以上;同樣采用溶氣氣浮工藝處理某含藻廢水,藻去除率達90%左右;宮磊等采用新型CAF氣浮設備,取得了良好的凈化效果。景觀水體的富營養化現象一般在夏季表現得最為顯著,本研究針對不具備生物修復工程條件的某景觀水體,采用混凝一微氣泡氣浮法進行了4個月左右的處理(2006年6~9月)。首先通過靜態混凝沉降試驗,確定復配混凝劑種類和用量,并考察pH對混凝試驗的影響。然后采用日本菊池環保株式會社生產的新型TCRI一17微氣泡氣浮裝置,將所選混凝劑用于實際富營養化景觀水體的處理,比較了混凝沉降法和混凝一微氣泡氣浮法2種工藝的處理效果,以期獲得較適宜的工藝條件,為其在后續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
通過實驗得出結論:(1)采用日本菊池環保株式會社生產的新型TCRI-17微氣泡氣浮裝置處理某富營養化景觀水體的含藻廢水,當投加PAC40mg/L和PAM2mg/L,混凝一微氣泡氣浮2rain后,ss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別達到98.4%和85.7%,均比混凝沉降處理2min時提高10%左右。另一方面,欲達到同樣較高的CODcr去除率(約85%),混凝一微氣泡氣浮工藝所需投加的PAC用量比混凝沉降減少1/3。(2)混凝一微氣泡氣浮工藝不僅可減少混凝劑用量和處理時間,還可增加水中溶解氧,使含藻廢水中有機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較好,但總氮基本沒被去除,需與生物法或其他方法組合,才能有效脫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