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油污水所含有的主要有機物是石油類,以及少量的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而在石油組成中,烴類化合物約占95%一99.5%,含氮、氧、硫等元素的有機物僅占.05%一5%(于曉麗,2000)。這說明石油烴是原污水COD的主要貢獻者。但是,在孤島污水處理站隔油一氣浮一生化處理一沉淀一體化工藝體系中,一個較為引人注目的現象是:污水經生化處理后,盡管主要原始有機物—油含量已經很低(小于lomg/L),但出水COD仍然偏高(大于IOOmg/L),有甚至不能達到排放標準。顯然,出水中含有未知耗氧物質,這些物質未能達到完全礦化的程度,也不能(或未能)繼續為微生物所利用。
事實上,出水COD偏高這一現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引起有關研究工作者的注意,當時是在城市污水的生物處理過程中,特別是厭氧消化處理過程觀察到該現象(Gaffney等,1961),此后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Chudoba,1985;Boero等,1991;Barker等,1999;Barker和Stueke}尸,1999)。研究認為出水中存在的大量溶解態物質是系統出水COD偏高的主要原因,將其產生的COD稱為“溶解態COD”(SolubleCOD,CODs。!)。根據目前的觀點,在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對溶解態COD產生貢獻的成分有如下幾類(Barke:等,1999):(l)生物可降解組分:這部分物質來自于進水,可被微生物降解,但在處理系統停留時間內未來得及被微生物利用,隨出水排出。(2)生物不可降解或難降解組分:這部分物質同樣來自于進水,基本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3)溶解性微生物產物(SM)P:這部分物質屬于微生物的細胞組成成分,直接來源于微生物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在條件控制得當時仍可繼續降解,但降解速率較其它簡單有機物慢得多((Bakrer等,1999;Barker和Stuckey,1999))。(4)降解中間產物:如有機酸等。一般認為在城市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SMP在整個溶解性COD的組成成分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