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排入水體的油類物質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油類廢水的污染趨勢愈來愈嚴重,如何有效地將油類從水體中分離至今未有效解決。因此,將油類物質如何高效地從水體中分離,是油水處理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含油廢水是指含有脂以及各種油類的廢水。其中,脂包括脂肪酸、皂類、脂肪、蠟等;油類包括礦物油以及動植物油。根據油類污染物的成分、存在狀態以及粒徑大小,油類污染物水中的四種存在狀態,可分為可浮油、細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對含油廢水處理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物理法(重力法分離、離心法分離、粗粒法分離、過濾法分離等)、物理化學法(浮選、吸附、電解、膜處理等)、化學法(凝聚、鹽析、化學氧化等)、生物化學法(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等)。傳統處理含油廢水的方法雖然有操作分離方法簡單等優點,但其分離效率低且分離后設備清洗復雜。這些方法對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分離效果尤其差。
為解決這些問題,新的材料和方法被不斷地研究和開發出來。近年來,油水分離膜材料及技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及重視。
隨著膜材料性能的不斷提升,膜器件設計形式的多樣化,膜分離技術在水處理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和發展。膜分離方法成本低、除油效率高及工藝簡單,膜分離技術應用于含油廢水的處理一直被認為是最為高效的技術手段之一。目前膜法用于處理含油廢水以反滲透、微濾和超濾為主。其中,超濾膜、微濾膜又可分為有機膜、無機膜和生物膜,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無機膜和有機膜。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
無機膜材料的易脆、價格昂貴等缺點制約其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為了彌補無機材料存在的不足,聚合物基油水分離材料,因其好的力學性能和低的成本,越來越受到科研工作者關注。聚合物基油水分離膜材料通常是由相轉換法制成的。其分離特性能和膜層上的孔徑大小、孔徑分布、開孔密度及孔隙率、表面的親水性和粗糙度等密切相關。除了調整優化分離膜的孔結構外,通過成膜過程控制和表面改性,構建抗污染的表層結構,是獲得高油水分離通量和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