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DME)作為一種化工原料和新興的清潔燃料,生產企業越來越多,其廢水水質因生產工藝不同差異較大,相應的廢水處理工藝也有所差別,國內研究文獻較少。李爾煬等〔1〕作了采用工程菌處理高純二甲醚生產廢水的研究,用工程菌LEY7 處理二甲醚化工廢水,工藝采用二級氧化,進水COD1 000 mg/L,處理后出水COD 在100 mg/L 以下,COD 去除率達到90%以上。肖羽堂等〔2〕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沉淀+富氧生物活性炭+UV 消毒組合工藝處理二甲醚生產廢水,在進水COD 為1 095~1 600 mg/L、pH 為5.0~7.0 的條件下,混凝沉淀單元的出水水質滿足綠化用水要求,富氧生物活性炭處理出水水質滿足洗車及景觀用水等要求,實現了二甲醚生產廢水的零排放。薛耿等〔3〕介紹了接觸氧化+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組合工藝在處理二甲醚生產廢水中的應用,進水COD 約805 mg/L,經處理后能夠達到國家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水質標準,可用作循環水系統的補充用水。
張家港化學工業園區某二甲醚生產企業年產二甲醚20萬t,日排放生產廢水約300 m3,其中含低濃度的甲醇、二甲醚等有機污染物,COD 約300 mg/L,弱堿性,原設計直接排入化工園區綜合污水處理廠,支付污水處理費4 元/m3。企業為了節能增效,達到清潔生產目的,擬新建生產廢水回用設施,筆者在充分調研了其生產工藝和廢水性質后,設計了串級自循環活性污泥法+混凝沉淀+過濾+ClO2消毒的污水處理及回用工藝,經過2 年多的運行,廢水經處理后完全回用到循環冷卻水補水中,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1 廢水水質和回用標準
廢水主要來自生產工藝,約300 m3/d,COD 約220~300 mg/L,pH 7~8.5,微量其他污染物。經處理后達到《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再生水水質指標,用于循環冷卻水補水。經對比分析,主要的污染指標為COD 和濁度,廢水可生化性較好,采用好氧生化法處理,但考慮到生產廢水中缺少氮和磷等營養物,補充廠區生活污水約20 m3/d。
2 回用工藝設計及說明
該生產廢水水質較為清潔,原設計污水排入事故池,再經泵提升排入園區污水管網,事故池較大,具有較大的緩沖調節能力,但含少量浮油,因此預處理設置隔油池,防止石油類對微生物的沖擊。因循環冷卻水水質對BOD5要求較高,故設計兩級串聯低污泥負荷好氧生化工藝,微生物處于內源呼吸階段,保障有機物完全降解。根據廢水水質和回用目標,設計工藝路線如圖 1 所示。
圖 1 生產廢水回用工藝流程
因廢水為低濃度有機廢水,水量較小,故生化單元設計為串級自循環活性污泥法,主要特點:(1)依靠曝氣的動力讓污泥自身循環,省卻了污泥回流泵。(2)兩個好氧池串聯運行,污泥負荷低,可保證出水水質。(3)因污泥負荷低、沉降性能好,沉淀單元采用斜管填料,提高表面負荷,減少基建投資。(4)事故維修情況下,可切換獨立運行,保證不影響生產。(5)共用池壁,節省占地及基建投資。
經過好氧生化處理后,出水COD 低于20 mg/L,但濁度和細菌總數尚不能達到回用要求,故需要物化深度處理。深度處理采用混凝沉淀+過濾+ClO2消毒常規工藝,投資低,運行效果穩定。深度處理出水經化驗合格進入循環水池,用于循環冷卻水補水。
3 主要構筑物及設備參數
(1)事故池。1 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式,有效容積3 000 m3,用于調節生產廢水的水質、水量;配置生產廢水提升泵2 臺,1 用1 備,無堵塞自吸泵,流量15 m3/h,揚程16 m。
(2)隔油沉淀池。1 座,鋼結構,地上式,直徑3 m,高5 m,填料孔徑35 mm。
(3)自循環活性污泥池。2 座,串聯,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式,建筑尺寸8 m×7 m×4.5 m(包括沉淀區),有效水深4.2 m,停留時間10 h,沉淀區表面負荷1.5 m3/(m2·h)。
(4)混凝沉淀池。1 座,鋼結構,地上式,直徑4 m,高5 m,斜管填料孔徑50 mm,混凝停留時間0.5 h,斜管沉淀區表面負荷1.2 m3/(m2·h)。配置計量泵2 臺,50 L/h。
(5)無閥濾池。1 座,鋼結構,地上式,直徑2.8 m,高5 m,石英砂濾料,粒徑2 mm。
(6)污泥濃縮池。1 座,鋼結構,半地上式,直徑2.5 m,高7 m,上清液自流入隔油沉淀池。
(7)板框壓濾機。1 臺,自動拉板,20 m2。配置污泥螺桿泵2 臺,1 用1 備,流量4 m3/h,揚程60 m,濾液自流入事故池。
(8)復合ClO2發生器。1 臺,100 g/h。配置消毒水泵2 臺,1 用1 備,清水離心泵,流量15 m3/h,揚程30 m。
4 運營狀況
該工程2009 年9 月建成,10 月份調試成功,至今已穩定運行2 a,各項排水指標達到設計目標,極低的好氧生化出水(日平均COD<15 mg/L)保證了最終系統出水COD<10 mg/L,可完全回用作循環冷卻水的補水。2011 年1~10 月平均出水水質見表 1。
5 經濟效益分析
該項工程總投資約270 萬元,其中土建120 萬元,設備及安裝投資150 萬元。日處理廢水約320 t,回用于生產約319 t,噸水直接處理費用(電費、藥劑費、人工費、維修費)1.42 元,以年運行350 d 計,年直接運行費用15.90 萬元;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節省自來水,按2.5 元/t 計,年節省自來水費27.91 萬元;排污費4.0 元/t,年節省排污費44.66 萬元,年凈收益56.67 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約4.76 a,經濟效益顯著。每年減少COD 排放約32.48 t,并降低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負荷,環境效益明顯。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6 結論
(1)以串聯自循環活性污泥法為核心的生化工藝輔以混凝沉淀+過濾+ClO2消毒工藝處理低濃度二甲醚生產廢水,運行穩定,操作維護簡單,出水水質優異。完全達到《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 50050—2007)再生水水質指標,用于循環冷卻水補水,達到了化工廢水零排放的目標。
(2)添加少量生活污水改善廢水中的氮磷營養比例,有利于提高生化系統穩定性。
(3)低濃度二甲醚廢水回用項目在消除污染的同時,出水完全回用于生產,節省了寶貴的清潔水資源,減少了排污費,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升了企業形象,社會環境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