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丁二醇 (BDO)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機精細化工原料,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紡織、造紙、汽車和日用化工等領域。目前常用的BDO生產工藝為炔醛法(Reppe),以乙炔和甲醛作原料,以銅/鉍作催化劑,合成中間產物1,4-丁炔二醇,再加氫生成BDO〔1〕。在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具有難降解、含鹽量高、毒性大、水質變化大的特點,處理難度非常大。
關于BDO生產廢水的處理研究比較少,目前常用的處理工藝 是UASB+好氧組合工藝。但該工藝處理BDO廢水仍然存在不能穩定達標的問題,主要原因有:(1)廢水中有機物大多為難降解有機物,很難徹底降解;(2)生產廢水中含有甲醛,對微生物系統會造成不小的沖擊;(3)生產廢水含鹽量高,微生物培養困難,降解效果不理想〔2, 3〕。
筆者中試試驗針對陜西某BDO生產企業在生產中間環節排放的廢水,在常規厭氧+好氧的工藝基礎上,增加預曝氣水解酸化池預處理單元及膜生物反應器深度處理單元,即預曝氣水解酸化-高效厭氧反應器-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組合工藝進行研究,降低廢水毒性,提高廢水可生化性,使廢水經后續處理后能穩定達標排放。
1 廢水來源及水質
陜西省某企業以炔醛法生產BDO,其中間產物1,4-丁炔二醇生成后,經過離子交換床進行凈化。離子交換單元產生的廢水pH高,含鹽量大,毒性大(含甲醛),作為中試試驗的水源。廢水水質如下:進水COD 1 130~5 300 mg/L,BOD5 135~636 mg/L,B/C 0.10~0.12,NH3-N 2.9~11 mg/L,TP 0.15~0.37 mg/L,甲醛120~350 mg/L,pH 9.2~13.2,電導率820~13 710 μS/cm,鹽度9.5~15 ng/L。
2 工藝的提出
常規BDO生產廢水的處理采用厭氧-好氧的方法,盡管能有效降解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但存在出水不能穩定達標的問題。文獻表明,BDO廢水宜采用組合工藝而不是單獨厭氧的方式來處理〔2〕。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預曝氣水解酸化-高效厭氧反應器-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的組合工藝概念。其優勢主要體現在:(1)預曝氣水解酸化單元可去除一部分甲醛,降低有毒有害物質對厭氧反應器的影響,提高系統耐毒性;同時分解一部分大分子有機物為小分子物質,降低厭氧段的有機負荷。(2)膜生物反應器集泥水分離及殺菌消毒于一體,省去了許多構筑物,處理效果更好。(3)組合工藝穩定性好,對進水的有機負荷及有毒物質的適應性比較強,處理負荷高,處理效果好,適用于難降解、水質變化大的BDO生產廢水處理。
3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及操作條件
組合系統包括調節池、主處理單元、污泥單元、曝氣單元及反沖洗單元。工藝流程如圖 1所示。
圖 1 工藝流程
廢水處理系統設計水量100 L/h,接種微生物來自于該BDO廠污水處理車間的二沉池剩余污泥。各工序單元的操作條件如表 1所示。
膜生物反應器采用杭州某單位提供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纖維簾式超濾膜,采用特種納米材料。單片膜組件外形平面尺寸0.5 m×0.5 m,采用負壓抽吸方式出水,出水周期為運行8 min,間歇2 min。技術參數:膜截留孔徑0.1 μm,內徑0.9 mm,外徑1.5 mm,膜通量20 L/(m2·h),單片膜面積2.5 m2。
4 結果及討論
4.1 負荷提升階段
中試接種污泥來自于該BDO廠污水處理車間的二沉池剩余污泥,啟動時間短。待微生物活性恢復后,逐步提高進水負荷,監測有機物的降解效果,結果如圖 2所示。
圖 2 負荷提升階段的有機物降解
由圖 2可見,負荷提升大致分為4個階段,各階段進水平均COD分別為1 560、2 446、3 448、5 114 mg/L,每個階段穩定運行后(出水COD達到100 mg/L以下)即增加負荷。由圖可見,負荷提升間隔從5~7 d不等,表明微生物比較成熟,適應很快。隨著進水負荷提高,出水COD和COD去除率都呈現規律性的變化。每個負荷期,出水COD隨時間降低,直至達到100 mg/L以下;COD去除率則穩步提高至90%以上。結果表明,構建的預曝氣水解酸化-高效厭氧反應器-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系統耐沖擊負荷能力比較強,能適應含甲醛的有毒廢水,在進水電導率820~13 710 μS/cm的條件下,出水COD滿足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微生物耐鹽性好。
4.2 預曝氣水解酸化去除有毒甲醛
甲醛有很強的毒性作用,可作用于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DNA、RNA,抑制微生物活性,甚至導致微生物死亡〔4〕。項目廢水里含有120~350 mg/L的甲醛,若直接進入厭氧反應器會對厭氧微生物造成很大的毒性抑制,而預曝氣水解酸化單元可解決這一問題。該單元對甲醛的降解效果如圖 3所示。
圖 3 預曝氣水解酸化對甲醛的降解效果
由圖 3可見,進水甲醛質量濃度為120~350 mg/L,預曝氣水解酸化的出水平均質量濃度可達到50 mg/L,平均去除率達到76%。研究表明,甲醛質量濃度在150 mg/L以下的廢水對微生物抑制作用不明顯;200~300 mg/L時會對微生物活性產生一定的抑制;增加到400 mg/L時,會對微生物產生明顯毒性,微生物活性處于完全抑制狀態〔5, 6〕。經預曝氣水解酸化處理后的廢水甲醛質量濃度在150 mg/L以下,對后續厭氧反應器的影響較小,生物活性未受到抑制。整個系統出水甲醛平均質量濃度為3.4 mg/L,總去除率可達到98%。
4.3 穩定運行階段降解效果
負荷提升完成后,廢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25 d,COD總去除率達到97.55%,BOD5總去除率達97.78%。此階段各工序單元的處理效果平均值如表 2所示。
由表 2可見,整個系統平穩運行,有機物平均去除率能達到95%以上,出水COD達到85 mg/L。原水的B/C非常低,僅有0.11左右,而廢水的B/C達到0.3以上才較易生物降解。由此可見,此類BDO化工廢水的生物降解性很差。與前述一致,水解酸化單元在去除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同時,對廢水的易生化程度有一定的作用,單元出水B/C提高到0.19,COD去除率達到28%左右。厭氧段可有效降解大分子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單元出水B/C達到0.35,COD去除率達到78%左右,而BOD5去除率僅為60%左右,分析原因為BOD5去除量為表觀去除量,其包括兩個方面:實際去除的BOD5總量和分解難降解物質產生的BOD5總量之差,分解產生的BOD5相對較多,導致去除率不高。后續單元的B/C開始下降,說明進入后續單元的廢水難降解有機物增加,而各單元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分解能力逐漸減弱。出水COD達到85 mg/L,但B/C僅為0.10,說明出水中基本為難生物降解物質,生物方法已很難繼續降解,須采用化學氧化的方法進行進一步降解去除。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5 結論
(1)構建的預曝氣水解酸化-高效厭氧反應器-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系統能有效處理水質、水量變化較大及有毒、含鹽量高的BDO廢水,COD去除率達到90%以上,出水COD達到100 mg/L以下,滿足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
(2)預曝氣水解酸化可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甲醛,去除率可達到76%,預處理后出水甲醛質量濃度為50 mg/L,降低后續生物反應的抑制毒性。
(3)預曝氣水解酸化及高效厭氧反應器均可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將難降解物質轉化為小分子易降解物質。系統出水COD達到85 mg/L,但大多為難生物降解物質,須采用化學氧化的方法進行進一步降解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