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對于節能減排的要求日益提高,用水量的減少使得排放的廢水濃度越來越高,單位污染負荷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廢水中污染物種類的日趨復雜化,單純依靠好氧生物處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廢水處理需要,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以其投資少、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氣能源、負荷高、產泥少、耐沖擊負荷等諸多優點而受到環保界人士的重視和研究,在厭氧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基礎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出現了多種新型厭氧生物反應器。
從1896年英國出現了第一座用于處理生活污水的厭氧消化池以來,隨著對厭氧消化理論深入研究,厭氧生物反應器經歷了三個時代,如表1所示。
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處理有機污染物廢水前景廣闊。國際上改造第二代厭氧生物反應器的同時加快了第三代厭氧生物反應器開發和應用。我國目前在引進國外第三代厭氧生物反應器與技術應用于實踐過程中的同時,也開展了廣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