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其主要病原體有EV71、CVA16及CVA10。為了研究污水處理廠的生活原污水及二級處理水中此類病毒的存活情況,實驗利用手足口病3種主要病毒的通用引物對其進行分型檢測,同時使用腸道病毒通用引物檢測所有腸道病毒,并對常規水質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原污水及二級處理水的手足口病病毒陽性率分別為83.3%與36.7%,而腸道病毒陽性率更高達100%及93.3%。說明生活污水中的腸道病毒可以穩定存在,且若未進行有效消毒處理,可能存在于二級處理水中。在3種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中,CVA10檢出率最高,達45.0%,CVA16及EV71檢出率分別為8.3%及10.0%?赏茢,CVA10為實驗階段該地區主要的手足口病病毒。通過相關性分析,腸道病毒的存活與水質條件密切相關。
腸道病毒(EV)屬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核心有單正鏈核糖核酸(RNA)。該類病毒所引起的病癥臨床表現較為繁多,輕者有倦怠,乏力,低熱等,重癥可致人死亡。手足口。℉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較為嚴重的傳染病,該病以手、足、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癥狀,少數患兒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更可導致死亡。近年來,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和韓國等國爆發了多次手足口病疫情,尤以2008年中國手足口病疫情最為嚴重。
目前,已發現可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0型(CV A10)、A16型(CV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其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途徑及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病毒通過患者的分泌物排入污水,可存活數周乃至數月之久。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病毒,如若未進行充分消毒處理,病毒很可能隨污水排入自然受納水體。盡管已有研究對環境水體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情況進行分析,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目前少有學者關注手足口病3種主要病原體在污水環境中的存活狀況。
本實驗對某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及二級處理出水(未消毒)進行了為期10個月(2010年11月-2011年8月)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腸道病毒及手足口病3種主要病毒(EV71、CV A16、CV A10)進行檢測,同時對常規水質指標進行監測。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通過比較病毒檢出率評估了該區域主要的手足口病病原體,利用系統發育方法對該區域病毒基因多樣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病原體與污水常規水質指標相關性進行分析,為污水處理相關的病原微生物檢測及生物安全評估提供了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水樣采集與處理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城市生活污水及二級處理水中手足口病病毒及腸道病毒的賦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