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旨在研究鹽類對模擬胞外聚合物(EPS)溶液在超濾和微濾過程中膜污染影響,通過添加與無添加鹽類的模擬溶液的比較,研究鹽類對EPS膜過濾在死端過濾過程的影響。實驗考察了不同模擬溶液的膜通量衰減情況和濾餅比阻,并利用Hermia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分析驗證膜污染機理。實驗結果表明,在超濾過程中,Ca2+和Al3+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膜通量,降低濾餅比阻,延緩膜污染;在微濾過程中,兩者的添加反而降低了初始通量,添加Ca2+后濾餅比阻值反而有所增大;Na+對超/微濾過程影響很小。通過Hermia模型擬合分析發現,在超濾過程中,添加鹽和無添加的溶液均以濾餅堵塞機理為主,而在微濾過程中則是以中間堵塞和濾餅堵塞機理為主。
在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會產生一種被稱為EPS的代謝產物,主要成分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如多糖、蛋白質、腐植酸、核酸等。它對生物膜結構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被廣泛證明是造成膜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例如,胞外聚合物中的多糖帶負電荷,有極度多樣化的特性,含有多種功能團,如羧基、羥基和磷酸基,這些基團對不同類型離子表現出強烈的親和性。在真實廢水處理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鹽類離子,如Na+,Ca2+,Fe2+,Al3+等。有研究者發現可溶性有機物中的多糖有可能比蛋白質、腐植酸更易產生膜污染。
關于膜污染的研究是當前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在膜污染的機理研究中,研究者會利用海藻酸鈉(多糖),牛血清蛋白(蛋白質)、腐植酸或上述的混合液模擬EPS來研究膜污染。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在利用膜技術處理某些工業廢水的應用中,鹽類離子一旦較高,在膜過濾過程中,尤其是在濃差極化層中,將會與EPS產生協同效應,加劇膜污染。眾多研究表明,鹽類離子的加入能夠影響EPS的結構,從而影響膜的過濾效果和污染程度。目前,關于海藻酸鈉,蛋白質,腐殖酸等共混的EPS模擬物質與鹽類共混的膜污染機理研究還較少,因此,本實驗從膜污染機理的角度出發,擬采用多糖,蛋白質,腐殖酸共混模擬EPS溶液并與典型鹽類(NaCl、CaCl2、AlCl3)共混,在死端過濾方式下,考察共混體系的膜污染的現象,并且研究了模擬EPS溶液和不同濃度鹽類離子共混對膜污染產生的影響,探討污染模型和機理。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與分析設備
超濾膜(聚醚砜(PES)膜,US)表面改性,截留分子量為10000。
微濾膜(聚醚砜(PES)膜,US),膜孔徑0.4μm。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鹽類對膜污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