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物化法、生物法及膜分離法等方面,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技術進行分析。目前常用的深度處理技術為過濾、生物濾池、人工濕地、膜分離等,其中膜分離、人工濕地等技術處理效果較好。對于不同性質的尾水,應注意選擇相應的深度處理技術或組合工藝。
關鍵詞:深度處理,中水回用,水資源
水資源短缺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污水回用可減輕江河、湖泊污染,保護水資源不受破壞,減少用水費及污水凈化費用,促進經濟和環境盡可能的協調發展,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美國是世界上城市污水回用最早的國家之一,城市污水處理等級基本上都在2級以上,處理率達到100%。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回用污水,70年代已初見規模[1]。
以色列是世界上污水利用程度最高的國家,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回用。而我國污水處理廠每年產生的近百億噸尾水的回用率僅為10%[2],因此進一步發展尾水深度處理已迫在眉睫。
1物化處理技術
1.1過濾法
耿土鎖等研究將纖維球過濾用于污水深度處理中,結果表明纖維球過濾二沉池出水時,懸浮顆粒濃度從10~20 mg/L下降到2 mg/L以下,SS去除率接近90%;COD濃度從70~80 mg/L下降到40 mg/L左右,COD去除率接近50%[3]。
纖維球濾料過濾工藝是當今污水深度處理的最佳選擇。劉健生研究了濾布濾池在昆明市節水及污水資源化工程的可行性,結果表明進水水質BOD 20 mg/L、SS 20mg/L,出水水質BOD5≤5 mg/L、SS≤5mg /L。這表明濾布濾池在中水利用中有一定的先進性。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1. 2 吸附法李清雪等對活性炭/納濾組合工藝深度處理
污水處理廠尾水中微量有機物的研究表明,該組合工藝對CODMn、TOC、UV254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