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
適用于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工藝并且脫氮效果不理想的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一、基本原理
傳統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工藝運行模式為進水+曝氣階段、沉淀階段、潷水階段和閑置階段。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缺氧攪拌段,系統中始終無法形成嚴格的缺氧環境,反硝化反應無法進行,致使工藝脫氮效率低。為強化CAST工藝脫氮效率,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將運行模式改為:進水+攪拌階段、曝氣階段(不進水)、沉淀階段、潷水階段和閑置階段。污水進入反應池后首先進入缺氧攪拌階段,系統內的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碳源與上一周期系統內硝態氮進行反應,將硝態氮還原為氮氣,達到脫氮目的。此后,系統進入曝氣階段,此階段內停止進水。由于上一階段污水中大量的有機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因此曝氣階段有機負荷減少,溶解氧主要被用于氧化氨氮。曝氣結束后系統進行沉淀潷水階段。
二、工藝流程
進水+攪拌階段→曝氣階段(不進水)→沉淀階段→潷水階段→閑置階段
三、關鍵技術
在主反應區內增設攪拌器,引入有效缺氧攪拌階段,可最大程度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碳源進行反硝化,強化脫氮效果并為后續的曝氣階段減輕有機負荷,節省曝氣量。
二、應用情況
(一)應用情況簡介
1、典型規模
日處理水量5 ~5.5 萬m3
(二)投資情況
升級改造主要投資為推流器設備費用以及少量人工費和軟件控制系統調試費用,總體投資費用回收年限為半年左右。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三)經濟效益分析
污水處理屬能耗密集型行業,電能的消耗在整個污水處理廠成本費用中,占直接運行成本的40%以上。節約使用電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處理成本。鼓風機是污水廠消耗能量最大的設備,節省鼓風機用量可以大幅度降低電耗。
優化后的工藝根據不同運行模式,最多可節省曝氣電耗19.4%,每天每池最多可節省電量210度。
(四)環境效益分析
改造后反硝化效果顯著增強,增設的缺氧攪拌段不但能夠較充分的反硝化上一周期的硝態氮,還可以為接下來的硝化反應補充堿度,減輕曝氣負荷。改造后出水TN減少了5-9mg/L,出水TN完全滿足一級A標準。同時,由于缺氧攪拌段的引入,也為聚磷菌提供了一個充分釋磷的環境,除磷效果也有所提高,出水TP<1mg/L。(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