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水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及巷道匯集和流動過程中受到污染的煤礦開采廢水,其水色發黑且細菌總數超標,主要污染項目為煤粉懸浮物(SS)、色度、濁度、鐵、細菌和COD。這類礦井水處理后常被用于生活飲用水、礦區淋浴使用.礦井水中的煤粉來自井下開采工作面,這些煤粉顆粒細小,懸浮于水中,不易自然沉淀,本課題研究了微絮凝過濾一納濾膜處理礦井水,考察了納濾膜操作特性對膜過濾性能的影響以及該工藝對礦井水的處理效果。
1礦井水水質
試驗用水取自某礦井水處理廠處理煤礦原煤開采產生的礦井水,處理后的清水主要用于洗煤、綠化以及礦區職工洗浴及生活用水.原礦井水水質見表1。
![]() |
2處理工藝流程及膜組件
2.1工藝流程
本試驗利用強化微絮凝的原理,通過優化絮凝劑種類與加藥條件,使礦井水中的有機物與懸浮物質形成微絮凝過濾的前提條件,然后經過強化過濾的工藝單元處理后,達到納濾膜的進水水質要求。精密過濾起到保安過濾的作用,納濾是本工藝系統的主要單元,通過進一步去除水中細菌、有機物與含鹽量,使最終工藝出水水質達到淋浴用水標準。納濾處理后排出的濃水可回流與礦井水混合后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 |
2.2工藝裝置
2.2.1預處理過程
在處理含懸浮物礦井水時,聚合鋁作為混凝劑的混凝效果優于硫酸鋁和硫酸鐵等,故本試驗采用聚合鋁為混凝劑,通過混凝試驗確定最佳投藥量。在1000mL燒杯中加入混凝劑聚合鋁,以DBJ一621定時變速六聯攪拌器快速攪拌1rain,反應10rain,靜置沉淀20rain后取上清液測試不同投藥量時對原水濁度的去除效果,從而確定最佳投藥量。微絮凝過濾器采用直徑為600//llTI,高度為7001Tlrn陶粒過濾器,濾速控制在10m/h。
2.2.2納濾膜裝置
納濾膜是一種介于超濾和反滲透的分離膜,本裝置采用的是美國Trisep公司的TS80—4040納濾膜,其基本性能見表2。并聯方式運行,操作壓力為0.7MPa,淡水回收率75%。
![]() |
結論
采用納濾膜組合工藝處理含懸浮物礦井水,系統在過濾周期為T=30min,氣反沖洗時間3min,化學清洗周期5天,系統投加聚合鋁的投藥量為l5mg/L條件下,穩定運行一個月的試驗結果表明,系統對礦井水中CODMn去除率為98.1%,濁度去除率為99.7%,硬度和含鹽量去除率分別為95.1%和78.2%,色度去除率為95%.納濾膜工藝不需要加氯消毒細菌的去除率為93.6%,出水達到國家標準,既節省了加氯消毒費用,又避免了加氯消毒產生的副產物。此外,由于時間和試驗經費的原因,對系統長期運行的規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化學清洗的周期以及化學清洗對膜運行和膜壽命的影響,是試驗下階段的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