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部被稱為“綠色稅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開征環保稅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重大戰略舉措,旨在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它的問世意味著在中國推行多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轉換將正式啟動。
全新的環保法主要有以下六個亮點
一、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理念有創新
新的環保法相比1989年《環保法》理念有新的突破,1989年的《環保法》還是經濟優先,促進經濟發展,這次《環保法》通過的,立法方面好得多。提出了生態文明,圍繞生態文明進行制度建設,圍繞生態文明采取一些硬的措施,考核機制,采用環境信用制度,法律責任很嚴格等等,原則制定好之后,原則、體制、機制、制度基本都是比較順暢的。
二、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技術手段加強
新的環保法在經濟投資、教育、科技等方面,比如加強環境風險調查,比如中共黨中央進行的基礎研究,包括環境的風險評估,評估之后有利于環境標準的出臺,這是第二個技術手段加強了,包括環境信息建設而老的《環保法》在科技、教育培訓方面簡單的一句話就帶過了。
三、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監管模式轉型
我們現在的環境污染是區域性、流域性的,包括農村的面源污染。新環保法修改,產生了一些流域、區域的調整方法,比如對農業的面源污染,比如屠宰、養殖,它要求屠宰場、養殖場的選擇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因為它容易產生面源污染 ,包括農村農藥化肥施用也有選擇和規定,大氣霧霾,水流域污染專門做出了規定,水和大氣的聯防聯控機制,對節約水進行了專門的調整。新環保法引入了許可管理,《水污染防治法》里有,許可證應該是綜合性的許可證,包括水、大氣、固體、噪聲等等。《環保法》作為基礎性的法律,這次在全國人大定調是基礎性的法律,對許可管理做出了綜合性的規定,并且現在強調,因為現在企業整個經營成本總體是比較高的,比如有的企業開張要做影響評價和三同時,比如有環境影響評價,安全的,消防生產的,職業衛生的,水土流失的等等,加起來有六七個預評價。
四、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監管加強
以前的環保法說查封、扣押全有了,但監管部門沒有執法硬招的時候遇到很多尷尬境地。因為沒有查封扣押權,監管部門對違法企業沒有很好的辦法處理,像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訂的時候有個拆除權,此次《環境保護法》對違法排污這些設備,規定了可以掌控可以查收,這些措施有利于查封違法行為。新環保法還有行政代執行,如果讓你治理污染你不治理的,監管部門找人給你治理,費用你承擔,這種硬招是比較多的。對于那些環境違法的企業,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綜合性調控手段,比如你是個超標排污企業,國土部門審批的時候不給你土地,你想擴大規模不給你,你的產品想出口不給你配額,你想上市不給你上市,你已經上市了,你想融資不給你,比如不給你供水,不給你供電,措施是非常強的,有利于企業開展綠色生產和清潔生產。
五、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民主原則
新的《環保法》修訂有個很重大的特點增加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這一章節讓政府接受人大的監督,政府不僅接受NGO的監督還接受人大的監督,一年一次到兩次,到人大或常委會匯報環境保護工作,人大可以進行批評,所以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色彩是很厲害的。原來的環保法是分為準則、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還有法律責任,負責,總共六章,這次修改為七章,法律責任之前專門設立了一章是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專門讓老百姓去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環境保護工作。《環保法》真正設立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就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參與環境保護權,我們已經有了一定實際意義上的參與環境權了,比如公民可以提起公益訴訟,這也是環境權有序保障的形式,所以民主性是很強的。
六、2018年環保法解讀之法律責任
新的法律責任超嚴厲,遠超之前被大家戲稱的沒有牙齒的環保法,現在的環保法武裝的是很非常嚴厲的。比如拘留,行政拘留是四種情況,沒有環境保護評價就要拘留,你投排污染物拘留,你如果偽造、造假也要拘留,包括瞞報、謊報數據也采取拘留的形式。
新的環保法還對環保的一些基本制度作出了規定,比如從環境規劃、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環境經濟政策、總量控制、生態補償、排污收費、排污許可,特別是根據公眾意見,又規定了環境公益訴訟,針對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又設計了按日計罰。希望企業都能做好環境保護,即使是武裝到牙齒的老虎,企業也不用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