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03
申請日:2023.06.27
分類號:C02F1/28(2023.01)I;B01J20/20(2006.01)I;B01J20/30(2006.01)I;C02F101/34(2006.01)N
摘要
本發明涉及含酚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粉狀活性焦與堿性溶液混合,將得到的初產物洗滌和干燥,得到中間物;(2)在保護性氣體氛圍下,將中間物進行微波輻照,得到改性活性焦;(3)將含酚廢水輸送至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改性活性焦混合,固液分離;(4)將步驟(3)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二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改性活性焦混合,固液分離;(5)將步驟(4)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三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得到深度處理后的廢水。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夠有效除去含酚廢水中的酚類化合物,且處理成本低。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粉狀活性焦與堿性溶液混合,將得到的初產物洗滌和干燥,得到中間物;(2)在保護性氣體氛圍下,將中間物進行微波輻照,得到改性活性焦;(3)將含酚廢水輸送至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4)將步驟(3)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二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5)將步驟(4)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三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得到深度處理后的廢水;其中,將步驟(5)中分離得到的固相回用至步驟(4)的二級吸附沉淀裝置中,將步驟(4)中分離得到的固相回用至步驟(3)的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堿性溶液為氫氧化鉀溶液和/或氫氧化鈉溶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堿性溶液的濃度為0.5~3mol/L。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與堿性溶液的質量比為1:5~2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混合的時間為10~25h。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干燥的溫度為70~10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的粒度≤100目。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的粒度≤200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保護性氣體為氮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微波輻照的功率為500~1000W,時間為5~15min。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粉狀活性炭的成本高、粉狀活性焦處理含酚廢水的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一種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粉狀活性焦與堿性溶液混合,將得到的初產物洗滌和干燥,得到中間物;
(2)在保護性氣體氛圍下,將中間物進行微波輻照,得到改性活性焦;
(3)將含酚廢水輸送至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
(4)將步驟(3)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二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
(5)將步驟(4)中分離得到的液相輸送至三級吸附沉淀裝置中,與所述改性活性焦混合,然后固液分離,得到深度處理后的廢水;
其中,將步驟(5)中分離得到的固相回用至步驟(4)的二級吸附沉淀裝置中。將步驟(4)中分離得到的固相回用至步驟(3)的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堿性溶液為氫氧化鉀溶液和/或氫氧化鈉溶液。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堿性溶液的濃度為0.5~3mol/L。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與堿性溶液的質量比為1:5~25。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混合的時間為10~25h。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干燥的溫度為70~100℃。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的粒度≤100目。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粉狀活性焦的粒度≤200目。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保護性氣體為氮氣。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微波輻照的功率為500~1000W,時間為5~15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的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對粉狀活性焦進行堿改性和微波改性,使粉狀活性焦表面活性吸附位點增加,比表面積和孔隙結構進一步擴張,從而提升了其對含酚廢水的吸附去除能力,同時,改性活性焦的成本低,因此,能夠較好的應用于含酚廢水的深度處理領域;
(2)在本發明中,改性活性焦依次在三級吸附沉淀裝置、二級吸附沉淀裝置和一級吸附沉淀裝置中進行利用,通過三級逆流吸附的方法,能夠充分發揮改性活性焦的吸附能力,從而降低改性活性焦的用量,進而減少廢水處理成本。
(發明人:許浩;楊桂芹;楊鑫;丁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