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12-27 11:49:39 | 信息編號: 7268565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南四湖是我省第一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湖泊和輸水通道,在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南四湖治理保護的重要批示精神,我省于2021年7月印發實施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系統推進流域治理保護工作。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南四湖流域綜合整治三年攻堅戰圓滿收官,流域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生物多樣性得到有力保護。在三年攻堅實踐中,探索創造了很多流域治理保護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涌現出一批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現將有關先進經驗做法和模范事跡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堅持三水統籌
濟寧市全力打造南四湖治污升級版
南四湖是濟寧轄區34條河流最終匯聚地,承擔著南水北調的輸水任務,對水質要求極為嚴苛。近年來,濟寧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牢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政治責任,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全面打好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攻堅戰,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完善攻堅機制,全面推動責任落實。濟寧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濟寧建設推進會、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工作會等一系列會議,統籌推進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制定出臺《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方案》及年度方案,將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一一細化到責任單位、責任人,明確時間節點。狠抓督導落實,每月召開月度分析會議,實施周調度月通報、紅黃藍管理、縣級領導包保制度,對突出環境問題、重點任務開展現場督導、跟蹤督導、精準督導,對任務進展緩慢的及時督辦,切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落實“五水共治”,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完善南四湖流域綜合治理體系,全域統籌推進工業水、農業水、生活水、船舶水、輸入水五個方面“五水共治”。一是嚴格依法治理工業污水。完成2223個入河排污(水)口溯源整治,封堵非法或不合理排污口125個。納入整治范圍的33家涉鹽企業采取水源替代或末端治理的方式全部完成外排水脫鹽任務。二是規范減量治理農業污水。全市1853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完成63.09萬畝稻田退水治理任務和5萬畝漁業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三是全面提標治理生活污水。實施“兩個清零、一個提標”,3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準四類標準;完成雨污合流道路改造349.7公里、雨污合流小區改造1512個;完成8條城市黑臭水體長制久清評估;消除城市污水管網空白區11.16平方公里。累計完成5967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和975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入選國家首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四是智慧監管治理船舶水。建立“濟寧e交付”信息監管系統,現有41家港口、6300余艘營運船舶污染物,實現從“船”到“港”封閉管理。五是聯防聯控治理輸入水。在入湖河流(支流)的入境、入湖口、縣界,建設10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河流入境、入湖口,發現異常值第一時間聯動處置解決。推進流域聯防聯控,簽訂市級、縣級聯防聯控協議48份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47份。落實“一河一專班”,開展汛前、汛期、冬春季、突出問題整治攻堅月等4個水質保障行動,集中整治一批突出水環境問題。
三、優化水資源配置,推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大力推進水系連通,開展引汶、引黃等工程建設,實施魚臺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等水系連通工程。編制完成大汶河、白馬河、泗河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合理分配控制指標,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加快水源置換工程建設,完成長江、運河等地表水廠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濟寧市節約用水條例》,修訂《濟寧市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推進金鄉縣、魚臺縣地下水超采區治理,開展非法開采地下水清理整頓專項行動。2023年,萬元GDP用水量37.34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21.2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4.19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31%,雨洪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利用量2.24億立方米。
四、堅持生態優先,協同抓好水生態修復。開展環南四湖大生態帶建設,實施南四湖濕地和濕地公園保護修復項目,累計完成濕地保護修復30.20萬畝,全市濕地面積達255萬畝,濕地率15.21%,榮獲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規劃建設“一河一濕地”,在30條入湖河流建設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總數達到74個、面積16萬畝,中水凈化能力每天約100萬噸。創新“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模式,44家規模化污水處理廠配建人工濕地,有效降低污水處理廠外排水主要指標對河湖水質的影響。實施退漁還湖、增殖放流、池塘生態化改造等工程,放流鰱魚、鳙魚、草魚等優質魚苗5000多萬尾,實現水面釋放、廢水封閉、以魚凈水。開展了菹草收割打撈技術示范,每年清理面積約13萬畝,大幅度降低腐爛菹草對水質影響。啟動南四湖流域河湖水域岸線“清廢行動”,重點整治南四湖環湖岸線及34條入湖岸線,26條河道(段)成功創建省級美麗示范河湖,2條河道獲評淮河流域美麗幸福河道。(澎湃新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