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7-31 12:06:54 | 信息編號: 6255281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記者7月30日從廣州市及黃埔區水務局獲悉,由黃埔區九龍水質凈化二廠始發的再生水輸水管道,近日已延伸至黃埔區新龍鎮麥村并實現通水。昔日給麥村帶來污染的農村生活污水,經水質凈化廠凈化為再生水后,返供回麥村滋潤當地的綠美環境。目前,廣州市及黃埔區正通過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貫徹落實廣州“百千萬工程”工作。
麥村居民翁先生的家門口,有一處廣東農村常見的風水塘。這處風水塘,曾帶給翁先生無盡煩惱,“里面的水,又黑又臭。”翁先生介紹,2016年以前游客如果到訪麥村,會看到部分農戶家門前屋后積存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流淌至村內池塘河涌污染水體的場景。在2016年以前,麥村除部分生活污水被收集輸送到旁邊大坦村邊譚社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外,其余一部分生活污水無序散排,直接從農戶家庭的門前屋后流出。原始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處理方式,既影響環境也危及居民健康。
為改善麥村環境減少污染,黃埔區水務局及相關職能部門2016年起開始在麥村一帶增建生活污水管網,生活污水無序從農戶家庭散排現象得到緩解。2020年以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按照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要求,結合“三舊”改造進展情況進一步提升麥村的生活污水排放處理能力;該輪提升不僅讓麥村逐步實現雨污分流的排水模式,還讓原本由新龍鎮內相對簡易處理設施處理的生活污水改由九龍水質凈化二廠收集處理。
“自從生活污水不再流向風水塘,我家門前享受到‘風生水起’的環境。”翁先生說。記者7月30日現場看到,昔日黑臭的風水塘如今塘內水質清澈,還有噴泉及水生植物等景觀。除了水環境提升,村內居民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管網堵塞爆漏等排水問題,還可通過手機掃描村內設置的多個排水管理二維碼,聯系廣州科學城排水管理有限公司獲得專業排水服務。
生活污水不再影響村內環境和村民健康,僅僅是麥村轉變的第一步。細心的麥村居民發現,近期村內的美麗花田旁,新設置了多塊再生水管網告示牌。
一處再生水取水點設置在村口鐵路橋底,常見市政灑水車在取水點取水。
“昔日污染環境危害大家健康的生活污水,如今凈化再生后回到村內服務大家。”黃埔區水務局給排水管理科經辦人沈登城告訴記者,為減少對自來水的依賴并妥善利用好非常規水資源,黃埔區近年來積極探索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尾水再利用。由九龍水質凈化二廠處理后的尾水加工成再生水后,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20)標準,水體清澈無黑臭現象。
今年起,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建設了一條由九龍水質凈化二廠二期再生水泵房至麥村長達2.545公里的再生水供水管道。目前該管道日均供應再生水約300-400立方米,為麥村市政綠化園林、道路衛生保潔、公廁環衛沖洗、農業灌溉等提供再生水水源。如今麥村范圍內多塊花田,已實現再生水灌溉,減少對自來水的取用,落實自來水節約用水工作。
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獲悉,黃埔麥村將農村生活污水妥善收集,經處理凈化成再生水再供應回村的案例,為廣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示范案例,廣州市水務局希望更多農村探索出優秀案例,提升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美化農村水環境。
據悉,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廣州市水務局已在2023年12月印發《廣州市貫徹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明確到2024年底,全市行政村和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00%,設施正常運行率不低于90%。
2024年以來,廣州市水務局陸續印發《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引》《廣州市水務局關于成立廣州市農村生活治理專家指導組的通知》《廣州市貫徹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冊》,為各區開展農污攻堅工作提供依據和指導。(金羊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