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6-6 11:49:13 | 信息編號: 5869554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市生態環境局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3年天津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2023年本市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PM2.5年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相比改善19.6%。扣除沙塵導致超標天數,優良天數244天,優良天數比率66.8%。水環境質量達到近年最高水平。”市生態環境局二級總監、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祁磊說。
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本市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為60%,較2022年同比增加1.7個百分點,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無劣V類水體。與“十四五”初相比,優良水體比例升高15.6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2.8個百分點,12條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為70.9%。同時,土壤、噪聲、地下水、生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本市環境風險總體可控,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2023年,本市聚焦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制定實施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開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祁磊介紹,2023年本市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完成13家垃圾焚燒企業提標改造;實施重型汽車國六b排放標準,淘汰老舊車4萬余輛;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完成全市133條河流、23座重點湖庫入河排口排查溯源,推進張貴莊等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421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創建,子牙河(紅橋區)段獲評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中新天津生態城岸段獲評全國美麗海灣;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動態調整,更新發布建設用地風險管控修復名錄,兩家重點企業入選國家土壤污染源頭管控綠色化改造試點建設,45條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治理;開展無廢城市創建,建成743個“無廢細胞”。
本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生態環境安全屏障越筑越牢。強化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認可,并向全國推介本市經驗。寧河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寶坻潮白新河流域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本市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全面啟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10個區開展為期15天的全方位進駐督察。探索利用電力大數據,實現重污染響應期間精準溯源。率先建立14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監測技術體系,天津環渤海濱海站建成首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實現對周邊大氣、水、土壤和生物狀態的長期連續觀測。
“下一步,本市將聚焦美麗天津建設,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強化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更高水平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祁磊說。(網信靜海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