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4-24 11:58:06 | 信息編號: 5547948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遵義市綏陽縣位于長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烏江流域,近年來,該縣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持續加強水生態、水環境保護治理,并依托芙蓉江一江清水、沿線兩岸千畝良田,全力推廣優質稻+、稻油、稻蔬輪作,著力提升產業質量效益……一幅幅生態美、百姓富的美麗和諧畫卷在田野鄉間徐徐展開。
“我們通過前期排查、監測,你們的水質是達標的,但是養殖場有兩個入河排污口,建議你們把它合并成一個……”4月1日,在綏陽縣枧壩鎮境內的一家鱘魚養殖場外,遵義市生態環境局綏陽分局一中隊中隊長盧前勇正在和養殖場負責人彭鋒就養殖場相關事宜進行交談。
“執法人員態度很好,很認真負責,監測也很到位,我們針對提出的問題及時整改、規范,這樣一來就更加規范了,既保護了生態,也提升了我們生產效益。”對于綏陽縣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的工作,彭鋒贊賞道。
而盧前勇口中的“交辦任務”,正是《貴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動方案》提出的,要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八大水系排污口整治工作”的目標,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治理、監管,建立和完善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確保實現條條清水入大江。
入河排污口是指直接或通過管道、溝、渠等排污通道向環境水體排放污水的口門。它涵蓋了工業、農業、生活等多個領域,是流域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綏陽分局從去年6月初開始,全員動員、制定實施方案,按照“查、測、溯、治、管”原則,以河渠水系圖為底圖,通過人工徒步排查方式,對交辦的綏陽縣境內烏江流域重要支流110個入河排污口疑似點位開展人工排查、監測、溯源,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不斷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去年5月和9月,省生態環境廳分兩批次向我縣交辦疑似入河排污口110個,經過現場排查、監測,最終確定入河排污口18個,并將監測結果錄入貴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APP,目前正在開展溯源工作。”
盧前勇說,除了交辦的任務,他們還對轄區內排污口底數進行全面摸排,建立臺賬,確保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在排查中新增了14個入口排污口,下一步我們按照應查盡查、有口皆查的原則,動態新增、動態管理,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水是生命之源、農業的命脈、城市的甘露,水的質量好壞關系著千家萬戶。執法人員還對全縣河流環境污染開展排查,對違法行為開展警示教育形成威懾,編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去年上半年,綏陽縣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上半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為全縣人民健康飲用水提供環境監測保障。
在溫泉鎮朱老村,100多平方米的水質自動監測站屹立在芙蓉江畔。水質自動監測站主要是對河流的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9個指標進行連續自動監測。在綏陽縣,這樣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有4個,主要功能是實時監測河流水質情況,進一步增強對生態環境監測的精確度,為流域保護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水質自動監測點每4小時進行一次水質監測,數據上傳至貴州省水質自動綜合監管平臺,并且我們每月對6個市控以上河流斷面都進行一次手工監測,這樣就能更精準地掌握水質狀況。”遵義市生態環境局綏陽分局監測站站長洪福說,自動加手工監測能夠進一步提升水環境的監控、管理能力,有利于及時掌握水質環境狀況和水質變化規律,及時發現水質安全隱患,為區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決策支撐。
近年來,遵義市生態環境局綏陽分局堅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抓手,以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可靠為導向,以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為目標,精準措施、多向發力,嚴把企業準入、嚴格排查整治、嚴厲打擊,推動全縣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斷提升,全力守護水域生態。
“我們對全縣新建高污染、高濃度廢水項目進行嚴格把關、嚴格審查、嚴控準入;堅持以入河排污口為導向,加大對河流岸線排污企業的管理,針對河流岸線的污水處理廠、畜牧養殖場等企業進行定期巡查、暗訪,發現問題及時責成整改;對無證排污和違法排污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前期我縣違法生產的白酒企業均進行了立案處罰、關停,有力地打擊了從外地轉移至我縣的非法白酒企業,制止了高濃度廢水的偷排行為。”遵義市生態環境局綏陽分局副局長茍朝祥表示,下一步,綏陽縣將持續加強水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著力抓好該縣水生態環境工作。
去年以來,綏陽分局累計排查飲用水源點位16個,出動人員 70余人次。目前,已完成全縣 29個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前三季度水質監測、完成 76條河流溪溝的水質取樣監測,切實保障全縣水環境安全,做到污染“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理”。監測結果顯示,全縣76條河流溪溝,2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所有監測指標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以上標準,達標率100%。(天眼新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