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4-19 11:54:18 | 信息編號: 5518559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近年來,馬關縣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立足馬關縣實際,采取“123456”舉措大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持續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一套體系”壓責任。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五級書記”齊抓、“五級干部”聯動、“五級網格”共管機制,“處級領導掛聯、縣級部門掛鉤”的工作機制,“黨員帶群眾、強村帶弱村”的幫帶機制,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總結”,制定《馬關縣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務分工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壓緊壓實各級責任,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為“大小會議”必提、“現場調研”必抓、“督促檢查”必看的重點事項,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2年的27.55%提升至目前的59.06%。
“兩種模式”穩推進。聚焦年內實現治理率60%、爭取實現80%的目標,采取點、面結合的模式推進。“點”上從14個鄉(鎮、場)中規劃選取14個具代表性的行政村(社區)為試點村,“面”上實施整縣推進示范項目,選取80個行政村562個自然村編制整縣推進“以獎代補”試點項目可研報告,積極爭取獎補資金,采取統一培訓、統一動員、統一規劃、統一補料、統一工具、統一驗收、統一評比的“七個統一”舉措實施治理。2023年以來,全縣新增完成治理行政村40個。
“三個類別”抓治理。遵循“節約資金、經濟適用”的原則,走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的治理路徑,因地制宜將村寨劃分為“納管型”“集中型”“分散型”三個類別分類實施。即:將37個“納管型村”納入集鎮污水管網,實行村鎮一體治理;555個“集中型村”因村施策,建設集中式、分散式收集處理設施;941個自然村采取簡單模式分戶分片多點收集,建設“小三格”“大三格”,實現就近就地還田還地資源化利用。
“四個一批”齊參與。采取政府出料、群眾出工的方式,花小錢辦大事。全員共謀形成一批,與群眾共同謀劃,讓群眾成為建設自家村莊的“工程師”“設計師”“建設者”。交流學習帶動一批,通過外出考察學、本地互比學、觀摩會現場學等方式交流經驗,有效推動污水治理。典型引領激發一批,選樹一批成效好、運維好、群眾受益好的典型,激發群眾的建設積極性。宣傳發動組織一批,利用廣播、微信群、媒體報道以及干部職工會、群眾會、院壩會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全員參與、全民配合、全面攻堅的濃厚氛圍。
“五方共治”固成效。明確五方責任,形成縣主導、鄉主責、村主體、組維護、戶參與的“五方共治”經驗。縣級明方向、定調子,制定建設、養護等管理制度,總體指揮調度;鄉鎮具體實施,選擇適宜模式,動員群眾參與,負主體責任;村(社區)建立村規民約,以制度管人管事,形成常態長效的運管機制;村組安排人員進行化糞池的清淤,收取適當費用維護主管、化糞池等公共設施;群眾參與戶管建設,將節水用水與發展庭院經濟、景觀打造、農作物種植等相結合,利用好處理后的污水。
“六個渠道”籌資金。利用“六個渠道”分年度積極籌集資金2.5億元,從涉農資金中安排解決4000萬元,從生態轉移支付資金安排解決2000萬元,以政府未來收益和收入向金融機構融資解決6000萬元,協調對口幫扶資金解決1000萬元,爭取獎補資金解決3500萬元,群眾投工投勞解決8500萬元。建立考核機制,使用“補助+獎勵”資金投入方式,對鄉鎮按戶均2000元標準補助建設資金,同時對工作推進快、取得成效好的鄉鎮再按每戶400元標準予以獎勵,形成“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建設氛圍。(云南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