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3-18 11:58:38 | 信息編號: 5305973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河網縱橫交錯,共有鄉級及以上河道1368條(2021公里)、重點湖泊4個、水庫53座,全省第四大河曹娥江自南而北縱貫全境,同時擁有16公里錢塘江岸線,但水生態環境問題一度成為影響發展的一大難題。該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建、治、管”并舉,因地制宜、標本兼治,水岸同治、系統施策,全面互聯、全域協同,縣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Ⅰ-Ⅲ類比例和功能區達標率保持100%,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重點河湖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率達95%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和出水水質達標率均達9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建成全市首個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試點區。
一、強基礎、防風險,牢牢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一是強化污水處置能力建設。先后實施污水分質處理提標改造、工業污水處理異地擴建等項目,形成27萬噸/天的污水處理能力,滿足全域污水處理需求。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1183座,一半以上完成提標改造,15.1萬余戶農戶的生活污水經有效處理后達標排放。二是推進污水零直排建設。累計投資17.6億元,對20個鄉鎮街道、14個工業園區和184個城鎮生活小區實施污水零直排建設,完成提質增效項目66個,全域達到“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標準,杭州灣經開區創成第一批省級星級園區,東關街道創成第一批省級星級鎮街。三是提升園區水污染應對能力。在杭州灣園區建設水污染三級防控體系,全省首創雨水智能化監管,重點企業累計建設雨水智能化監控系統201套,園區62個雨排口安裝手自一體閘閥并接入數字化平臺,共設置事故應急池、雨水收集池等應急空間350余個,杜絕污水通過雨水口排入環境。
二、控源頭、抓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一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對傳統產業實施“一園式”集聚、標準化建設、循環化改造,累計關停化工、印染和電鍍企業118家,推廣串聯用水、中水回用、再生水利用等節水技術,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2021年的89.1%提升到2023年的93.7%,杭州灣園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二是開展流域水環境系統治理。堅持城鄉環境整治、水體治理、產業轉型相結合,關停取締砂石料加工企業52家,并對曹娥江及主要支流實施清淤疏浚、灘涂整治、生態護岸,累計完成1488公里河道入河排污口整治,曹娥江“一江兩岸”景觀帶入選省第一批“五水共治”實踐窗口名單。三是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中融入水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完成道墟街道新屯南村、東關街道后濠湖、驛亭鎮半畝方塘等一批示范項目,建成河湖生態緩沖帶44.4公里。每年開展魚苗生態放養活動,2023年調查記錄到魚類67種,包括國家二級珍稀瀕危魚類松江鱸。
三、優管理、促長效,不斷鞏固治水工作成效。一是構建大環保工作格局。成立高規格的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組建實體化運作的工作專班,完善河湖長制工作機制,形成區、鎮、村三級河長聯動體系,建立涉水問題常態化督查制度,實現治水工作更高水平統籌,推動解決了凌池河河水黑臭等一批突出問題。二是提升智慧監管水平。開發建設“河湖長制智慧監管”平臺和“浙里碧水”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子模塊,實現“源-網-河”一體化動態監管。全省首批試點建設“污水管網一張圖”,實現污水收集、輸送和處理在線監管全覆蓋、運維管理全閉環。三是創新供排水設施融投建管一體化改革。積極破解制約供排水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養短板,全省首創供排水設施融資、投資、建設、管養一體化改革,建設高標準新型供排水基礎設施體系,推行全域排水設施一體化運維管理,鞏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成果。(智慧城市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