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11-17 11:56:06 | 信息編號: 4658458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王家村,村民王朝榮家的庭院式人工濕地建設接近尾聲,化糞池、污水沉淀池、過濾池、清水池已經完成。該項目建成后,通過系統收集、統一處理,可解決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問題,處理后的水還可用于農田灌溉。“保護了河道環境,家門口也沒有難聞的氣味。”王朝榮說。
道路整潔,花草繞房;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麗鄉村,生活和美,一路走來,秀美的鄉村讓人流連忘返,收獲的果香沁人心脾,茅箭南部山區鄉村展現出一幅新畫卷。
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對加快改變農村環境面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湖北省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茅塔河小流域被納入全省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之一。為了不讓一滴污水進入庫區,該區創新“五統一”建管機制,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處理工藝、統一運管維護、統一考核獎懲、統一經費保障,積極探索富有茅箭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在對獨立農戶實施農廁改造基礎上,根據轄區地理條件、人口分布、環境承載力,隨坡就灣,因地制宜,計劃統一規劃建設污水設施16座,對于集中安置區,采用“化糞池+收集池+管網+微動力設施+人工濕地”模式集中處理;對于10戶以上集居區,采用“化糞池+沉淀池+微動力設施+人工濕地”模式集中處理。
在工藝選擇上,該區新建設施統一采用“AO一體化設備+人工濕地”微動力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管理維護簡單、出水水質穩定等特點,且統一成熟的治理工藝,為設施集約化、市場化、標準化運維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自從把污水轉換成清水后,老百姓可就地澆菜,小流域治理對污水處理做得相當好。”康家村村民王林表示。該區計劃將13座“厭氧+人工濕地”無動力工藝設施升級改造為“AO+人工濕地”微動力工藝,以提高出水排放標準,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此外,結合設施周邊區位環境,將設施出水因地制宜用于生態塘、農業灌溉、景觀植物養護等,既進行深度凈化,又能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率。
在廖家村生態脫氮溝示范段,長260米、寬2米、深1.5米的脫氮溝基本建設完成,由礫石、鋸末、腐殖土按比例混合的濾料,能有效消減地下潛流硝酸鹽,最大限度降低氮磷流入茅塔河。目前,茅塔河流域已經建成了9個脫氮溝示范點,經過專家的檢測脫氮率在75%以上,效好的可達90%。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但改變了環境,還能“變廢為寶”,帶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金臺資訊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