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11-6 11:58:10 | 信息編號: 4588293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水質變好了,空氣更清新,晚飯后大家都喜歡到塘邊休閑。”11月3日,在海口市秀英區東山鎮琴山村,村民洪仿吉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過去大家避之不及的污水塘,如今變身景色宜人的景觀池。
記者了解到,海口市采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治理思路,于今年5月啟動琴山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工程。治理內容包括拆除水體周邊畜禽養殖點、場地平整、控源截污、排水清淤和生態修復等。
“治理前,琴山村的水塘很渾濁,現在水質已達到了檢測標準。”項目施工負責人林惜陽介紹,除了清淤疏浚外,為凈化塘內水質,還構建了水生動植物體系,種植了睡蓮、梭魚草、翠蘆莉、狐尾藻等植物,還放養了鯽魚、羅非魚等。此外,為了讓水體流動,在池塘設置了泵井,促進水體流動的同時,還提升了池塘觀賞性。
轉變不僅發生琴山村,海口市還有更多村莊黑臭水體得到整治,這得益于海口市委、市政府學習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統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10月26日、27日,海口市政府負責人到美蘭區靈山鎮美莊村、紅豐村等地實地調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情況,宣傳說明相關政策,了解實際問題,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辦法,第一時間細化落實治理工作。
“分管領導干部帶隊赴基層調查、現場辦公的工作方式,已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海口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科科長黃世君表示,這也帶動一大批黨員干部強化基層調研工作,在“四下基層”中“領題、破題、解題”,充分了解黑臭水體及周邊環境生態系統情況,為后期治理和運營維護提供支撐,打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通過大量細致的走訪,海口市共排查識別農村黑臭水體74個,面積約25萬平方米。通過深入調研發現,農村生活污水是農村黑臭水體滋生的主要來源,切斷生活污水污染源是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關鍵。截至目前,海口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自然村有31個,設備合計3394套,投資合計2.05億元,建設管網長度16千米。
此外,海口農業農村部門將畜禽養殖監督檢查工作布置到全市各轄區,強化監督管理,并將畜禽散養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相銜接,通過實施海口市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瓊山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文昌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輔助工程建設項目,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有效處理和利用。同時,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有效減少畜禽廢棄物污染排放。
2022年,海口市成功申報為我省唯一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按計劃,將在今年底前完成35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到2024年上半年,完成68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治理水體16條,其中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水體7條。
“農村地區存在居住分散、地勢復雜等情況,排水設施不完善,處理工藝效率低等問題,這就要求治污必須結合各村莊類型和自然環境、群眾訴求等因素,因地制宜調整優化方案。”黃世君介紹,海口市有關部門將持續對照群眾的各項訴求,多渠道收集梳理的問題,真正地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挖深,推動問題解決。同時,將總結治理經驗,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努力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云南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