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11-1 11:58:08 | 信息編號: 4559587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今年9月,水利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組織對全國78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開展的現場中期評估工作結束。作為全省國家級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之一,邢臺市南和區順利通過評估。
雖被譽為太行泉城,邢臺市卻是京津冀地區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近年來,邢臺市南和區堅持節水優先,充分做優城市節水“加法”,深挖再生水資源潛力,彌補城市用水不足,破解缺水難題。
因水量穩定且受季節影響小,再生水有“城市第二水源”之稱。10月20日,記者來到邢臺南和縣北控源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源源不斷的城市污水、廢水經凈化處理后,變得清澈透明無異味。
“這是中水,也被稱為再生水。”該公司副總經理齊留冬告訴記者,實現“重生”的污水,一部分被送往城市進行循環利用,另一部分流入河流用于生態補給。
金秋十月,行走在邢臺市南和區人民公園,滿目蒼翠、綠草如茵。這里,隨處可見“再生水讓我們的水資源更具可持續性”“你知道再生水主要用于哪些領域”等有關再生水科普知識。
作為再生水利用配置主題節水公園,南和區人民公園生態補水全部采用再生水。“在這里,市民不僅能感受出門見綠的美景,還能了解再生水利用科普常識,增強節約用水意識。”南和區水務局水政水資源辦公室主任陳星表示。
再生水從何而來?
在南和區人民公園設置的南和區再生水管網分布圖上,記者找到了答案。
南和區再生水輸水管網與城區12條主干道以及綠化帶平行建設,輸水管網既延伸至公園綠地,又貫穿城區連接至污水處理廠。輸水管網科學分布,有效串聯起各個用水區域。
“以人民公園為例,我們在建設公園時推行循環節水利用及透水鋪裝,將再生水管道直通公園,以便于公園中心湖補水和綠植景觀灌溉。”陳星說,輸水管網還配套建設了智慧監測、定時噴灌等系統,覆蓋城區綠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建設便捷的輸水管網十分必要。南和區圍繞“生態優先、節水補水、應用盡用”原則,科學測定再生水利用量和覆蓋范圍,配套建成直通公園、綠地等用水重點區域的再生水利用設施管網113.5公里,日輸送再生水能力達2.5萬噸。
同時,輸水管網將城區1個電廠、2個污水處理廠以及多個用水區域串聯起來,構建起“三廠一網多線”生活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體系,讓再生水取用便捷高效。2021年,南和區成為邢臺市唯一入選的國家級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
如何保證再生水水質?變廢為寶,南和區不僅向城市污水要資源,還向城市污水要質量。
“進水氨氮48.672毫克/升、進水總氮52.281毫克/升……”10月20日10時許,在邢臺南和縣北控源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中控室的水質監測電子屏幕上,各項指標實時顯示。在工作人員操作下,各項設備正在高效運轉。
為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廠區內不同班組的工作人員每兩小時巡檢一次設備。“我們主要承擔南和區城區的生活污水處理,每天大概有1.5萬噸污水流入。”齊留冬介紹,目前,他們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技術。經過沉淀、生化以及過濾等階段后,原水中的氨氮指標會小于1.5毫克/升,總氮的指標會小于15毫克/升,水質達地表水準Ⅳ類排放標準。
除了邢臺南和縣北控源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南和區還在南和經濟開發區、郝橋鎮等地建起污水處理廠,實現日處理污水2.72萬噸,日再生水產生量達2.33萬噸,全區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3.9%。
再生水得來不易,用水仍要惜之如金。
今年以來,南和區逐步完善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體系,先后編制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以及再生水價格管理辦法等規劃標準,強化再生水資源利用管理,千方百計用好再生水。
沿輸水管網科學選址預留取水口、建設消防排水口和自助消防水鶴、搭建再生水利用智慧監管平臺……南和區將再生水利用覆蓋面擴展至農業灌溉、洗車業等領域,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動形成具有南和特色的再生水“規劃—配置—產輸—利用—激勵”的全鏈條配置模式,實現南和區全域污水應收盡收、應處盡處、能用盡用。
目前,南和區水資源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南和區水務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區再生水利用量連續三年不斷增長。2022年,全區年利用再生水465萬噸,再生水利用率達50.8%,超過建設國家級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標要求。(河北日報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