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9-20 11:45:14 | 信息編號: 4352051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新建封閉式輸水通道,讓金門與咱厝人同飲的原水更優——
通水五年多的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率先開啟了福建與金馬“小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融合實踐。為更好地保障該工程水源,昨日上午,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簡稱“南替工程”)正式開工。“南替工程”預計2025年底建成通水,以16.47公里的新建封閉式輸水通道,替代當前敞開式的南高干渠輸水通道,讓金門與咱厝人同飲的原水更優質。
關鍵數字一:埋管最深21米
“民生工程 技術難度再大也要克服”
水利興則國運興。“南替工程”和6月份開工建設的泉州北高干渠功能調整輸水工程項目,并稱“兩高替代工程”,是泉州市中心城區水系聯排聯調規劃總體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重要民生工程,被列為省市重點項目。
工程由取水口、泵站、輸水管道、出口調節建筑物和管理站等組成。其中,輸水線路總長約16.47公里,設計輸水流量15立方米/秒,年均取水規模3.78億立方米。和現狀南干渠一樣,“南替工程”取水口位于晉江干流金雞閘上游。輸水線路從位于金雞攔河閘上游南岸河灘地的加壓泵站接出后,沿晉江南岸河灘地敷設,最終穿越九十九溪,到達南高干渠末端的田洋取水口。
為避讓筍江舊橋以及霞洲媽祖宮等文保單位,工程新建的輸水通道途中需兩次下穿晉江河道,這是該工程的最大技術難處。“民生工程,技術難度再大也要克服。我們會率先施工這段輸水通道,拿下這一控制性節點。”在晉江南岸的鯉城區浮橋段,項目工程負責人鄭順輝指著眼前樹木繁茂的河灘地說,“大致會在那里開挖工作井,采用大口徑、長距離和復雜地層下的頂管及頂盾一體非開挖新型施工工藝,沿晉江河底掘進。”地下施工,地質條件復雜,晉江河道埋管最深處將達21米。對此,施工團隊已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將克服困難、按期保質推進工程。而采用的非開挖新型施工工藝,將填補省內該技術運用的空白。
關鍵數字二:水質常年保持Ⅱ類
建成后各項指標有望再優化
“對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來說,南替工程的建設利好明顯,將帶來水安全的提升。加上同樣取自晉江金雞水閘的晉江市引水二通道,將為金門供水工程提供雙線路多調節的安全、清潔、優質水。”采訪中,福建晉金供水公司總經理洪佳興對該項目表示期待。
據悉,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五年多,我市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源頭的山美水庫、上游的晉江金雞庫區和輸水通道的南高干渠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落實水質10項日檢、35項月檢、115項半年檢要求,確保取水水源龍湖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記者在南高干渠末端取水口上方的泉州市南高干渠水質監測中心看到,3年前完成提標改造的水質監測系統正24小時自動連續監測水質,將常規五參數(指水溫、PH、電導率、濁率、溶解氧)及四個指標(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監測參數實時呈現在箱體式的分析儀屏幕上,讓人對原水水質一目了然、充滿信心。而“南替工程”建成后,新建封閉式的輸水通道將替代當前敞開式的高干渠輸水,能有效減少沿途污染及蒸發滲漏損失,向金門供水工程和晉江、石獅等地供應各項指標再優化的原水。
關鍵數字三:1120余畝
土地盤活助力城市發展建設
“南替工程”項目實施的意義還在于:將減少目前南高干渠一級飲用水源對城市開發建設的制約影響,使南高干渠沿渠兩側土地最大程度上實現盤活利用,為城市發展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
以南高干渠鯉城段為例。該渠段由北往南,貫穿整個江南片區,長約9.39公里。受南高干渠水源保護地政策影響,當前江南片區的烏石展城片開發建設受到一定的限制。南替工程項目完工后,江南片區開發建設無疑如虎添翼。首先是市政功能獲完善,實現沿線雨水直排。取消南高干渠飲用水功能后,打通沿線雨水口,減少江南片區雨水干管建設成本,解決片區雨水內澇問題。同時可釋放南高渠防洪排澇能力,收納紫帽山、江南片區西南區域的雨水排放,促進片區整體防洪排澇水平。其次是沿線土地獲盤活,提升空間開發價值。據江南片區建設指揮部初步測算,退出水源保護地后,原南高干渠兩側用地退讓由50米縮減至10米,江南片區沿線可騰出建設用地1120余畝,特別是烏石展城片區可新增盤活200余畝商住用地,極大提升沿線區域土地開發價值。(東南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