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9-1 12:02:38 | 信息編號: 4239296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日前,長島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處置基地建成投用。
據介紹,位于煙臺長島北長山鄉嵩前村北的長島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處置基地,總投資6500萬元,占地面積9128平方米,建筑面積7505平方米,包含垃圾處置車間、配套辦公用房和配套設施(垃圾分類處置大數據調度平臺、垃圾分類宣講基地等)。設有拉臂車停放區、壓縮箱停放區、除塵除臭間、作業區、設備間、垃圾分揀車間、廚余垃圾處理車間等作業區,主要車間采用了先進的地下轉運站工藝,避免垃圾直接暴露在空氣中,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垃圾轉運站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安裝各類垃圾處理設備123臺/套,最大日處理能力150噸。
“綜合處置基地主要為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和廟島提供服務。基地采用了國內先進的地下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第四代壓縮處置設備,避免對周邊環境影響,其中包括其他垃圾壓縮處置車間、廚余垃圾處置車間、可回收垃圾分揀車間、垃圾分類處置大數據調度平臺以及垃圾分類宣教基地等,形成一個完善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體系。”長島綜合試驗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環境衛生科科長王玉勝說,基地的建成將充分整合長島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資源,解決南北長山島、西三島生活垃圾處置問題,滿足長島生活垃圾處理全體系、全鏈條、零排放和就地化處理要求,有效提升海島生態環境保護水平,進一步夯實創建國家公園的生態基礎。
據了解,作為一個有近4萬居民的海島,過去長島的垃圾處理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再加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垃圾量快速增長,旅游旺季的時候,這里一天的生活垃圾就達到70噸。長期以來,這些垃圾就地掩埋,給海島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壓力,“垃圾圍島”一度成為制約長島發展的難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長島逐步將生活垃圾運出島外進行無害化處置,但垃圾外運也面臨量大、成本高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自身的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才是關鍵。為此,長島從2018年起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出臺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建設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將廚余垃圾就地處置轉化為有機肥料,年外運垃圾量減少了25%以上。將可回收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降低垃圾外運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垃圾的利用價值,改善了生態環境。
為更好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當地建立了垃圾分類大數據平臺,將全區1.8萬戶居民和城區收集點位全部納入管理,個人分類數據實時上傳,分類系統運行情況即刻監測。
目前,長島已經實現全域垃圾分類外運處置、全域污水無害化處理、燃油公交車和集中供暖全部新能源替代,為零碳島建設奠定良好基礎。(齊魯壹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