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8-3 10:18:13 | 信息編號: 4077408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以前生活污水只能排到家門口,夏天蚊蠅滿天飛,冬天還結冰打滑。”說起這些年來農村生活環境的變化,肥城市汶陽鎮董廟村的老人們感嘆萬千,“你看,現在污水都通過這些‘大黑管子’淌到污水收集池里去了,再也聞不到臭味了。”
在董廟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現場,汶陽鎮環保辦主任李西芝告訴記者,該項目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達到600噸,配套建設了8公里雨污分流管網,全面解決了鎮駐地和周邊社區污水處理問題。“截至目前,汶陽鎮共建有4個生活污水處理站,日處理量達到800噸。”
肥城市位于黃河流域一級支流大汶河流域,地處大汶河畔的汶陽鎮,以大汶河沿岸管理和水質治理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美麗鄉村好環境換來加快生態文明發展的康莊大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保護好大汶河,就是保護黃河。”汶陽鎮黨委書記梁乙廣話語堅定。
緊緊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截至目前,汶陽鎮40個村已完成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還有13個村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將全部完成。”李西芝說。
同樣位于大汶河畔的孫伯鎮以控源截污為核心,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集中對鎮村排水系統進行改造升級。總投資4500萬元的鎮駐地污水收集處理項目,鋪設污水收集管網38公里,覆蓋鎮駐地2.91平方千米內的孫東村、孫西村、東程村、西程村四個村,以及相關社區和駐地企事業單位,服務總戶數達到4500余戶,總人口1.3萬人。
不讓一滴污水“抹黑”幸福家園。孫伯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采取“納管收集+標準化污水設備處理+人工濕地”的系統治理方案,生活污水經污水站處理后再經潛流濕地凈化,其水質可達到地表Ⅳ類標準,最終排入孫伯河,實現了水資源再生利用,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截至目前,通過納入污水處理站、集中拉運等方式共完成15個村生活污水治理,涵蓋5580戶,惠及15260人。”孫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金宗說。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力求實效。潮泉鎮百福圖村有7個自然村組成,原規劃集中建設社區,目前只有1個分村完成搬遷建設,在生活污水處理上搬遷村采用了建設污水處理站模式,其它分村結合實際則采用了集中拉運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花架子’,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副局長安玉峰說。
安臨站鎮利用本土企業生產水質凈化材料的優勢,積極研究低成本、易維護、效果好的治理模式,采用“黑灰分離+單戶或聯戶生態處理”模式在馮杭村安裝入戶,治理效果得到泰安市的認可,其它縣市區紛紛前來參觀學習;高新區梁莊村結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將治理區域集中,利用地勢采用集中拉運模式;老城街道雙峪村利用本村生態池塘,將生活污水收集后經收集池預處理后排至生態塘進一步進化處理……
今年以來,儀陽街道在對已建成的34個村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進行日常監管維護的同時,對2023年的15個任務村采取座談分析、現場踏勘、對上爭取、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破解施工和資金難題,督促建設進度。截止目前1個村已完成建設任務,其余14個村正全力加快建設。
“肥城市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目前主要采取納入污水管網、建設集中污水處理站、集中拉運、集中生態處理、單戶或聯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黑灰分離+單戶或聯戶生態處理、黑灰分離+簡易處理7種模式。”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局長有保龍說。目前,肥城市586個行政村已累計完成456個村的生活污水的治理任務,完成率達到78%,今年底將全部完成。(大眾日報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