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3-7-17 10:28:31 | 信息編號: 3999941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城鄉生活垃圾增長迅速,如何解決垃圾減量、資源無害化利用?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傳來消息,預計到2030年,山西將實現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全覆蓋。
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聯合修訂形成《山西省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23年修訂)》(以下簡稱《專項規劃》),預計到2030年,山西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3090噸/日。其中,焚燒發電處理能力32050噸/日,裝機規模728.5兆瓦。
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山西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00個,處理能力34075噸/日。其中,填埋設施81個,處理能力15715噸/日;焚燒設施19個,處理能力18360噸/日。
其間,山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迅速,為解決“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項規劃》表明
目前,山西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布局不均衡,主要布局在地級市和縣級市,縣級及以下地區生活垃圾處理仍以填埋為主。
此外,山西還存在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服務范圍不合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機組配置不科學等問題。
《專項規劃》明確
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學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布局,鼓勵跨區域共建共享建設焚燒處理設施,提升生活垃圾焚燒處置區域服務水平。
《專項規劃》鼓勵
推行特許經營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參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方面
《專項規劃》明確,構建與末端處理能力相適應的縣級地區生活垃圾分類方式,相應配備生活垃圾投放設施,避免出現“先分后混”;鼓勵建制鎮及農村地區推行簡便易行的分類方式和資源化利用方式。
針對公眾關心的選址問題
《專項規劃》規定,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須遠離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依法依規避讓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永久基本農田等環境敏感區域,合理確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與常住居民居住場所、農用地、地表水體以及其他敏感對象之間的位置關系,嚴格控制垃圾焚燒對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影響。(澎湃新聞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